災後生存課程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災後生存課程專題:『火、水、糧』元素

壹、為什麼要有這個單元

  1. 防災與全民防衛教育結合:如同「台灣電網韌性」課程,強調基礎生活功能維持的重要性。
  2. 當戰爭、天災來臨時,基礎生存技能將決定存活率。
  3. 火、水、糧 為野外求生三大支柱,具備以下戰略價值:
    • 提高國民抵抗意志
    • 降低初期災變的恐慌與傷亡
    • 增加平民應變與自救能力

貳、火元素:生火技能與應用

1. 理論基礎

  • 燃燒三要素:氧氣、熱源、燃料
  • 點火方式:
    • 有工具(打火石、鎂棒、火柴)
    • 無工具(弓鑽法、鑽木法)
    • 特殊方法(太陽能聚焦、電池+鋼絲棉)
  • 火種選擇與準備:火絨、松針、乾草、樺樹皮
  • 火源防護:石頭防火圈、沙土隔熱層

2. 教學活動流程(對應學習單)

  • 分組實作:鎂棒取火競賽(如教師演示中所見)
  • 任務設計:利用限量資源(1支鎂棒、火絨包、樹枝)成功生火並煮沸水
  • 實驗紀錄:火花量、成功點燃時間、火焰穩定程度

3. 網路圖片與影片學習資源(關鍵字)

  • 圖解:弓鑽法、太陽能聚焦、生火錯誤示範
  • 補充影片:露營安全生火(參考 YouTube 頻道連結)

參、水元素:水源尋找與淨化

1. 理論基礎

  • 可飲用水源類型:地表水、地下水、露水、蒸餾水
  • 採集方法:布吸露水、蒸餾坑、植物取水法、集雨法
  • 淨化方法:
    • 煮沸(最基本有效)
    • 自製濾水器(沙子、木炭、布層)
    • 化學處理(氯錠、碘滴)
    • 太陽曝曬法(透明瓶曝曬6小時)

2. 教學活動流程

  • 實作1:布料吸露水 → 擠壓收集 → 觀察量與水質
  • 實作2:製作簡易濾水瓶 → 過濾泥水樣本 → 再煮沸
  • 任務設計:野外模擬任務「走3公里內找到1L水」

3. 網路圖片與影片資源(關鍵字)

  • 自製濾水器圖解
  • 曝曬淨水法流程圖
  • 台灣野外常見水源位置地圖

肆、糧元素:緊急食物取得與處理

1. 理論基礎

  • 野外食物來源分類:
    • 植物(野菜、果實、根莖、堅果)
    • 動物(昆蟲、魚、小動物)
  • 危險食物辨識法則:
    • 鮮豔色、乳白汁液、異味 = 高風險
    • 食物測試法:觸碰 → 舔舌 → 咀嚼(每步觀察反應)

2. 教學活動流程

  • 實作1:野外可食植物辨識(教師引導野菜採集)
  • 實作2:昆蟲捕捉與處理(螞蟻、蚱蜢、蟋蟀)
  • 實作3:設置小型陷阱模擬(圈套陷阱、魚籠)
  • 保存法:煙燻、曬乾、石板烤熟後密封包裝

3. 網路圖片與影片資源(關鍵字)

  • 野外植物圖鑑與陷阱設計圖
  • 捕魚與魚叉製作圖示
  • 食物處理器材操作圖片(生火架、烤肉叉等)

伍、實作教案整合(學習單)

A. 任務導向教學

  • 組隊設計:「求生三寶任務」
    • 成功點火煮沸200ml水
    • 建立濾水裝置與喝到淨水
    • 找出兩種可食植物,模擬處理過程

B. 教學評量建議

  • 行前測驗:選擇題+辨識題(安全、火、水、食物)
  • 現場實作紀錄表格
  • 小組回饋:心得+改進策略

C. 附錄與延伸(關鍵字)

  • 野外求生守則
  • 緊急聯絡與撤離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