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羅隆錚老師募款

出自跨校選修
於 2025年4月4日 (五) 08:47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募集基金,支撐救國行動

以小額募款支撐的小生態系:旨在「用教育當支點去推進台灣各領域的『相變』」。(相變也可理解為典範轉移,即技術工具、人際關係、價值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願景有二:

  1. 復振常民政治
  2. 催化青年世代團結

我們相信,台灣的未來需要更多來自人民的推動,而不只是仰賴政黨與職業政治人物的決策。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教育,讓更多年輕世代理解自己與台灣的未來息息相關,並願意行動,共同推動更公平、更具責任感的教育治理方式。

近年來,台灣社會的公共討論與決策逐漸被政黨鬥爭、政治利益所主導,讓許多關鍵議題淪為政治攻防,而不是真正回應人民的需求。我們希望復振「常民政治」,讓一般公民,特別是年輕世代,能夠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提升對社會的影響力,與職業政治形成更健康的民主互動。

我們的目標是催化青年世代的團結,讓大家從「關心社會」走向「改變社會」,不再覺得政治遙不可及,而是認識到大家其實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透過投入、參與,才能真正改善制度,讓台灣朝更公平、更理性的方向發展。

  • 專案名稱:台灣福留子孫路徑圖基金
  • 專戶存儲:新光銀行新埔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帳號:0338-10-100843-0
  • 擬邀請的管理人:
    1. 謝國清
    2. 楊志彬
    3. 莊福泰
    4. 黃志順
    5. 林怡廷
    6. 沈潔伃
    7. 丁志仁
    8. 任懷鳴
  • 管理人的角色
    1. 對小額募款進行徵信設計,取信天下
    2. 甄別微社群
    3. 經費分配

經費運用芻議

  • 第一年不設限,會兵荒馬亂,有可能小額募款根本沒有成功
  • 第二年之後:
    1. 三分之一用於小額募款系統自我維運
    2. 三分之二撥給微社群進行:
      1. 具體推進相變
      2. 發展相變的路徑圖

運作目標:

總目標:以教育為支點救國,長局目標如下:

  1. 再建教育財政秩序 => 過去 25 年的原來的教育財政秩序已「再見」。以實驗教育、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常民政治三者為基礎,台灣可以「慢慢」改良社會的生態系已經沒有了。 => 為台灣教育財政三大問題找出新的路徑圖重要:
    • 教育財政人才缺乏
    • 地方教育財政研究不足
    • 長期經費保障帶來的僵化與浪費
  2. 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公共化。
  3. 推進實驗教育正常治理。
  4. 其他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的社會相變。

「路徑圖」很重要,如三十年前的〈兩年內結束教育部保姆統治行動方案〉指出:透過師資改革、課程內容改革、教育行政重組、教育財政改革帶領台灣教育走出戒嚴。

現階段主要方法:

  1. 人才不夠,但台灣高手在民間,要四處訪賢、結交,建立連結。
  2. 安排有效的對話與討論(要花錢),建立彼此合作的意願。
  3. 形成某一路的路徑圖 => 不斷完善它 => 存入「有序的累積結構」 => 發布,使之「可視」「能見」 => 蒐集常民政治社群的意見

主題與微社群示例:

  1. 教育財政人力培力工作坊
    • 發展教育品質指標
  2.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 抗習近平 => 抗末日亂民
  3. 自主學習交流聯絡網
  4. 實驗教育正常治理
  5. AI與教育重置
  6. 動手學科學
  7. 大齡國民共學改善生活機能
  8. 台灣正常治理
  9. 台灣的末日方舟準備

此生態系成立的三要件:

  1. 能創造價值,如幫助台灣走向「正常治理」
  2. 有青年參與,列出 20 位合作中的青年
  3. 募款年流量過 260 萬,大家出錢,才能支撐青年出力

QA起草:

  1. 基金架構與管理
    • 基金的法律結構是什麼?
    這筆基金是以法人、信託、專戶管理,還是其他形式運作?
    • 管理人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是否有明確的遴選標準?管理人的權責如何界定?
    • 管理人之間如何協作?
    是否有決策機制,例如共識決、表決制或委員會運作方式?
  2. 募款與經費管理
    • 募款方式與規模?
    具體的小額募款機制是什麼?會使用平台、訂閱模式,還是其他方式?
    • 經費分配的透明度?
    如何確保募款資金的運用透明?是否會定期公開財務報告?
    • 如何評估經費使用的成效?
    是否有指標來衡量微社群的運作成效與影響力?
  3. 微社群的運作
    • 微社群的遴選機制是什麼?
    什麼樣的組織或團體能夠申請資金?是否需要符合特定標準?
    • 微社群執行專案的追蹤與評估?
    是否有機制監督微社群的執行進度與成果?
  4. 「相變」與「路徑圖」
    • 如何定義成功的「相變」?
    具體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 誰來制定「路徑圖」?
    這些路徑圖由誰負責設計與修訂?其發佈與推廣的方式為何?
  5. 青年參與
    • 如何吸引並確保青年參與?
    具體有什麼誘因讓青年願意投入?(如獎助金、影響力資源等)
    • 「20 位合作中的青年」如何確定?
    是否有具體的參與標準?如何追蹤這些青年的貢獻?
  6. 2000人的群體是否太小?
    • 2000人相較於個人其實頗具規模,而且以單位(甚至是聯合單位)形式召開記者會,應不容易被政黨打壓
    • 這兩千人定期會收到各種訊息,若有辦法長期維持,影響力不容小覷


要做的事

促進台灣的靭性與安全

合作的老兵:任懷鳴、丁志仁、周樂生
合作的年輕人:鄭婷如、沈昱丞、許喬雨、楊雨青、張智堯、黃思宇

歷次活動

  1. 2023.05.31 14:00,拜訪黑熊學院,問他們希望學校和社大怎麼做,以俾相互配合
  2. 2023.06.08 13:30,參訪國家太空中心:低軌衛星的重要性,40人 => 變課程:台灣通信靭性(丁丁)
  3. 2023.06.23 於鐵杉民防參加槍訓 / 周樂生
  4. 2023.7.6(四)~7.7(五),人文初級軍事訓練
  5. 2023.7.29(六),均優學習論壇- 與各友軍進行全民國防會議(和平實小)
  6. 2023.8.12(六),人文民防基礎營
    • 戰爭概念:周樂生
    • 資訊戰:沈伯洋
    • 衛生與基礎救護
    • 空氣槍射擊
  7. 2023.8.20(日) 13:30~18:00,新莊社大「民防基礎營」,丁丁、懷鳴、雨青
    • 衛生與基礎救護
    • 防災避難規劃
  8. 2023.10.14 14:00,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圓桌會議,懷鳴
  9. 2023.11.29(三) 18:30,全民國防教育向前走「線上論壇」
  10. 2024.01.19(五) 19:00,家用儲能設施與電網靭性「實體混搭線上論壇」(社創銀河)
  11. 2024.04.14(日) 9:30~17:00,全民國防教育探索(第二次圓桌會議)
  12. 2024.06.04(二) 19:00,家用儲能設施與電網靭性,課次1
  13. 2024.06.15(六) 14:00,家用儲能設施與電網靭性,課次2
  14. 2024.06.18(二) 19:00,家用儲能設施與電網靭性,課次3
  15. 2024.08.20(二),與高雄中學洽談接手兩個班的全民國防課,徵得吳林輝司長的支持,開始發展全民國防開放課程 13 單元。
  16. 2024.12.13(五) 13:00~6:00,和平實小研究方法課:中共有沒有想要包圍台灣?
  17. 2024.12.27(五) 13:00~6:00,和平實小研究方法課:中共如果有想要包圍台灣,他們會怎麼做?
  18. 2025.01.03(五) 13:00~6:00,和平實小研究方法課:怎麼因應中共包圍台灣?台灣需要進行哪些基礎建設與社會制度上的修改與準備?
  19. 2025.02.15(六) 9:00~12:00,動手學科學:電池原理與家用功率
  20. 2025.03.01(六) 9:00~12:00,動手學科學:簡單的家用儲能設備
  21. 2025.04.01(二) 8:20~9:10,基隆培德工家全民國防教育課:從大停電看我國電網
    ---------- 待進行 ----------
  22. 2025.04.08(二) 8:20~12:00,基隆培德工家全民國防教育課:簡單的家用儲能設備
  23. 2025.04.15(二) 8:20~12:00,基隆培德工家全民國防教育課:台灣電網韌性
  24. 2025.05.13(二) 9:00~16:00,基隆培德工家全民國防教育課:一日生存營:生火技巧、野外飲食和營養、篝火和簡易烹飪、水源淨化
  25. 2025.08,基隆培德工家新生訓練:小部隊運動射擊、俄烏戰例、半日生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