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自主學習三日譚手冊 的原始碼
←
自主學習三日譚手冊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自主學習三日譚]]__NOTOC__ ==提醒== #若活動期間疫情管制措施維持在二級,活動預設以「實體」方式進行。 #三天之中若疫情管制措施提升到三級以上,活動改以「線上」方式進行。 #不論活動以實體或線上進行,小隊輔與工作人員均至政大集合並協作。 #引導網站網址:http://urclass.net/EMEP/20220124/ ,上面有: #*各種工具的說明文件 #*活動引導資訊 #*學員、小隊輔、工作人員的註冊與協作入口。 #<span style='color:brown'>各分組紀錄可以先寫在手冊空白處(實體) 或 etherpad 上(線上),之後再整理到 wiki 上。各組至少應有一人建立 wiki 帳號,並負責最後的記錄。</span> #etherpad 的網址在:http://urclass.net:9001/p/自訂的頁名 ,是一種即時線上共筆工具,凡是知道網址與自訂頁名的人,都可以上去共筆。兩岸的同學都可以使用,沒有封禁的問題。 #<span style='color:brown'>本次活動的 wiki 網址在:http://urclass.net/alWiki/ ,由閉恩濡協助建立帳號與修改密碼。</span> #若本次活動改以線上進行,請學員熟悉:google meet 、Conceptboard、 etherpad ,用以取代實體聚會、海報及便利貼、手冊空白處。 #請各組於第一日約定第三天報告時之「簡報版式」,讓同組伙伴可以在相同的「簡報版式」上發展自己分配到的內容,這樣第二天在匯整大家的內容時,會省去很多時間。 #<span style='color:brown'>不管是誰開的 Conceptboard ,進入密碼一律設為「3day@TEEC」</span> ==活動總示意圖== <img aign=center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閉恩濡/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2022自主學習三日譚總示意圖.png' width=800 height=*/><!--<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閉恩濡/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2022自主學習三日譚總示意圖BW.png' width=800 height=* />--> ==活動日程示意圖== <img aign=center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閉恩濡/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2022自主學習三日譚日程表.png' width=800 height=* /> ==活動日程表== 1/24(一)<br/>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style='border:2pt;width:90%;border-collapse:collapse'> <tr>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10%'><B>時間</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20%'><B>地點</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25%'><B>課程</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45%'><B>說明</B></th> </tr> <tr> <th >0830~0900</th> <th align="left">實體:藝文中心4F門口<br/><br/>線上: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報到</th> <th align="left"></th> </tr> <tr> <th >0900~1000</th> <th align="left">ART HUB(4F)<br/><br/>線上:隨機分組</th> <th >【課前團體活動】</th> <th align="left">活絡腦袋、打開想像、鬆開肢體</th> </tr> <tr> <th >1000~1200</th> <th align="left">實體:ART HUB(4F)、藝心坊(4F)、創意實驗室(3F)<br/>OST回到ART HUB<br/><br/>線上:google meet 主/中群會議室</th> <th >【你就是自主學習的主體】</th> <th align="left">1. 文本討論(60分鐘)<br/><br/>2. 數位工具學習時間(30分鐘)<br/><br/>3. OST初探(30分鐘)<br/>(1)OST介紹<br/>(2)OST提案</th> </tr> <tr> <th >1200~1330</th> <th align="left">藝文中心4F公用空間</th> <th >午餐&休息</th> <th align="left"></th> </tr> <tr> <th >1330~1500</th> <th align="left">實體:ART HUB(4F)*2、藝心坊(4F)*2、創意實驗室(3F)*2、博雅書房(4F)*2、公用空間(4F)*4<br/><br/>線上:google meet 中群/小組會議室</th> <th >【OST】</th> <th align="left">1. 議題OST(80分鐘)<br/>(1)OST時間A<br/>(2)OST時間B</th> </tr> <tr> <th >1500~1640</th> <th align="left">實體:ART HUB(4F) 、藝心坊(4F) 、創意實驗室(3F)<br/><br/>線上:google meet 小組會議室</th> <th >【組課群學工作坊】</th> <th align="left">1、各中群在各自場地開始,選中群召集人<br/><br/>2、由隊輔長說明組課<br/><br/>3、小組實作、討論</th> </tr> <tr> <th >1640~1700</th> <th align="left">實體:ART HUB(4F) 、藝心坊(4F) 、創意實驗室(3F)<br/><br/>線上:google meet 中群會議室</th> <th >【課後回饋&討論】</th> <th align="left">夕圈</th> </tr> </table> 1/25(二)<br/>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style='border:2pt;width:90%;border-collapse:collapse'> <tr>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10%'><B>時間</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20%'><B>地點</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25%'><B>課程</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45%'><B>說明</B></th> </tr> <tr> <th >0830~0900</th> <th align="left">實體:藝文中心4F門口<br/><br/>線上: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報到</th> <th align="left"></th> </tr> <tr> <th >0900~1200</th> <th align="left">實體:ART HUB(4F)<br/><br/>線上: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自主學習是甚麼?】</th> <th align="left">互動式問答課程:<br/>1. 請學員提出具體問題,並舉例說明。<br/><br/>2.回饋與解疑<br/>主持人:丁志仁、詹志禹</th> </tr> <tr> <th >1200~1330</th> <th align="left">藝文中心4F公用空間</th> <th >午餐&休息</th> <th align="left"></th> </tr> <tr> <th >1330~1345</th> <th align="left">實體:創意實驗室(3F)<br/><br/>線上: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團體活動】</th> <th align="left">肢體喚醒</th> </tr> <tr> <th >1345~1640</th> <th align="left">實體:各小組討論空間<br/><br/>線上:google meet 小組會議室</th> <th >【組課群學工作坊】</th> <th align="left">各小組進行組課討論,及隔天發表的統整與排練</th> </tr> <tr> <th >1645~1700</th> <th align="left">實體:ART HUB(4F) 、藝心坊(4F) 、創意實驗室(3F)<br/><br/>線上:google meet 中群會議室</th> <th >【課後回饋&討論】</th> <th align="left">夕圈</th> </tr> </table> 1/26(三)<br/>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style='border:2pt;width:90%;border-collapse:collapse'> <tr>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10%'><B>時間</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20%'><B>地點</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25%'><B>課程</B></th> <th bgcolor='FFFFCE' style='width:45%'><B>說明</B></th> </tr> <tr> <th >0830~0900</th> <th align="left">實體:藝文中心4F門口<br/><br/>線上: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報到</th> <th align="left"></th> </tr> <tr> <th >0900~1200</th> <th align="left">實體:ART HUB(4F)、藝心坊(4F)、創意實驗室(3F)<br/><br/>線上:google meet 中群會議室</th> <th >【組課成果發表】</th> <th align="left">1、分成三中群進行小組的組課發表<br/><br/>2、準備跨群發表</th> </tr> <tr> <th >1200~1330</th> <th align="left">藝文中心4F公用空間</th> <th >午餐&休息</th> <th align="left"></th> </tr> <tr> <th >1330~1530</th> <th align="left">實體:創意實驗室(3F)<br/><br/>線上: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組課跨群發表】</th> <th align="left">跨群發表與回饋</th> </tr> <tr> <th >1540~1630</th> <th align="left">實體:創意實驗室(3F)<br/><br/>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綜合座談】</th> <th align="left">與談人:丁志仁、鄭同僚</th> </tr> <tr> <th >1630~1700</th> <th align="left">實體:創意實驗室(3F)<br/><br/>google meet 主會議室</th> <th >【結尾&賦歸】</th> <th align="left"></th> </tr> </table> ==組課的定義與操作== ===一、組課的定義=== 組課是一群學習者為了共同的學習需求,自行發起、自行治理,學習週期起迄明確的群學機制。 通常會包含組課的發起者(簡稱「課主」)與組課響應者(簡稱「參課者」)。 組課共學最原初的構想,至少在Illich時就已經被具體提出,指的是讓「學習者」來構思並治理一門課程,而不是「國家」、「學校」或「老師」。其宗旨在讓學習者自己動手打造符合他自己學習需求的課程,因為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同學身邊,想要終身學習,就需要學會這樣的本事。 ===二、導入「討論模式」=== 組課共學的第一步,就是將準備開課的課主們導入「討論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自己覺得自己已經想明白了還不算數,要自己先把想法打磨到一定通透的程度,至少能解釋到夥伴們聽得懂,彼此才有辦法協作。 對「組課共學」的新手來說,最好使用 OST (Open Space Technology,開放空間會議技術) 來幫忙營造討論環境。OST 是參與者驅動的,而不是組織者 / 召集者驅動的討論模式。臺灣有「開拓文教基金會」專門在推廣這一門討論技術。「六年制學程」也是在 2016.2 月 17~18 日,花兩天的時間來帶領同學開始組課共學。目前政大實驗教推動中心的「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與社群自辦的「海星培力」,也都會運用 OST 來帶領新手進入組課共學。 對有經驗的老手來說,大約有幾位開課的課主組成搭檔,就可以構成相當有效的組課發起討論。在這個階段,課主要對「想幹嘛?」討論出共識,也需要盤點並綜整課主們手上的人脈資源,如果是老練的課主,乘法協作這個時候就會發生了。再來的討論重點是這門課適合的「參課人數」,以及大約每名參課者要出多少錢。最後,課主們一起為這門課想一個「課名」。 ===三、「組課共學」一些本質性探討=== {{wbn::「組課共學」本質}} ==OST操作流程== {{wbn::OST}} ==小隊輔與工作人員名單== A中群: :小隊輔:周樂生(中群隊輔)、李英彥、廖淑玟、翁家敏 :工作人員:林家瑄 B中群: :小隊輔:黃鈴諭(中群隊輔)、程詩婷、邱灝芝、吳東燦、邱莉婷 :工作人員:胡庭碩 C中群: :小隊輔:陳東玉(中群隊輔)、張瓊鎂、林津羽、邱綉惠 :工作人員:汪暐嵐 ==學員名單== A中群: :劉雅純、范敏華、謝美雪、李炳坤、楊品秀、郭妙芳、葉育峯、林宗雄、曾淑玢、潘儷文、高音璞、王文翠、陳嘉輔、張顏、葉佩怡、莊雅如、陳慧欣、徐龍翊、林瑪莉、李坪鍵、連明偉、方璐璐 B中群: :楊舒雅、楊欣璇、王彥婷、王慈惠、林世瑛、林隆浚、林佳玉、謝麗雪、黃亭蓓、沈敏馨、陳惠珍、黃靜怡、李世福、陳慧芬、王維聰、畢璞仙、黃翰瑋、邱冠承、蔡佩旻、牟素玉、盧建志、周君豪、蘇倚恩、劉碧蓮、陳亭、林峻澤、黃靜怡、陳宣蓉 C中群: :廖文躍、賴彥廷、林宛靜、李宜靜、葉鳳英、楊淑斐、陳韋方、陳建宇、鄭煒平、林家如、陳奕安、黃韵庭、李婧嘉、閉恩濡、邱聖鈞、謝侑廷、黃怡婷、許嘉琪、張峰銘、劉榮嫦、黃思穎 ==三中群使用空間== :A中群:創意實驗室(3F) :B中群:ART HUB(4F) :C中群:藝心坊(4F) =附件:訪賢邀請= 目前振鐸學會正與國教署合作推動「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執行期程:2021.10.1~2023.12.31。目標為培力二十位學員熟悉「自主學習典範」,並能將「自主學習典範」運用於校內學生學習之課程設計上。學員組成與特質簡述如下: #二十位學員中,至少有十五位學員應為體制學校教師(含代課代理教師)、校長或職員,另五位可為體制學校外人士,如:教育行政人員、家長、社區大學人員、科普教育推廣者、獨立教育工作者…等。以增加學員人脈之多元性。 #體制學校教師部分,學員應跨縣市分布。 #所有學員應於兩年內完成組課四學分、實務浸潤一二○小時,並辦理成果發表。 #所有學員本身應為好的學習者,並且能接受新觀念,願意將本培力相關事宜置於其生活事務靠前之順位。 #目前已獲得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台中市等教育局、處的支持。 籌辦團隊為:丁志仁、黃鈴諭、閉恩濡、周樂生、柯穎瑄、度昀奇、傅心怡、任懷鳴、楊逸帆、陳東玉、程詩婷、戴慧茹、邱灝芝、吳啟新、黃于庭、王麗淑、邱育淇、賈芙琳、沈昀蓓、吳東燦、蕭典義等共 21 人,分為十個工作圈。 #綜合規劃工作圈:協調各工作圈,支援計畫行政事項。 #外部事務聯絡工作圈:聯絡場域實習單位與學員參訪事宜。 #招募暨簡易面談工作圈:招募並面談學員,達成雙向選擇。 #基本技能培力工作圈:讓參與培力計畫的夥伴,能知道如何運用協作平台,進行「交流」、「紀錄」、「彙整資料」等事務。 #陪伴工作圈:在計畫執行階段,陪伴學員進行「自組織」、「組課共學」、「實務浸潤」、「成果發表」、「組課典藏」、「社群發展」……等歷程,完成兩年的學員自我培力,並深刻體驗群學。 #補助要點平台工作圈:將教育部 321 個補助要點,製成資料庫平台;讓學員日後在校內外進行教育計畫時,可參考的補助資訊,申請補助。 #資源池工作圈:讓「自主學習資源池平台」能成為對學員組課、實務浸潤、發展微型自主學習課程計畫、成果發表有用的參考平台。 #輔導平台發展工作圈:串聯各類輔導資源,如:同儕諮商--林意雪、薩堤爾--張天安、特殊學習求--曲智鑛,依學員需求辦理工作坊、講座、團體諮商……等支持系統。 #實體混搭線上學習模式發展工作圈:探討自主學習典範下,如何混搭「實體與線上」,構成完整的學習模式。含:所需要的工具與技術、人際關係、操作觀念。 #同村共養教育發展工作圈:探討如何將社區的學習資源變成網絡,幫助學校課程發展與社區課後照顧。 如果您對自主學習應用於校園內有興趣,可以到: http://urclass.net/EMEP/ALPartner/selfRecommend/signup.php 自荐要參與這個計畫,計畫主辦單位會安排人與您進一步面談,如果「雙向選擇」順利,歡迎您一起來將「自主學習」橋接到體制學校當中。
返回「
自主學習三日譚手冊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