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的原始碼
←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用大英百品學世界歷史]] ==基本介紹==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left:10px;'><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2/Ramesses_II-MAHG_8934-P8050312-white.jpg'width=100 height=*/> </div> *名稱: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地點:埃及 埃利潘蒂尼島 牧神赫努姆神廟 *製造年代:西元前1280年 *材質:花崗岩 ==世界局勢圖== ===1200 BC=== ::<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不錯學群/黃鈴諭/埃及001.PNG'width=1000 height=*/> ==古埃及== 古埃及(阿拉伯語: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的一段時間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2世紀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 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遊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進行固定式的耕作,這個居民逐漸聚集並建立了村落的地方。 即尼羅河下遊河谷一帶,有著夏季氾濫沖刷的豐富沃土,適合在秋冬的乾季進行種植活動,公元前4千年後半期,此地逐漸形成國家。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統,完善的行政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其統治者稱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稱為法老時代或法老埃及。古埃及的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是典型的水力帝國 古埃及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同尼羅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古埃及時,尼羅河幾乎每年都泛濫,淹沒農田,但同時也使被淹沒的土地成為肥沃的耕地。 尼羅河還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們比較容易的來往於河畔的各個城市之間。 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綿延數千年而不間斷,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對與外部世界隔絕的地理環境,古埃及北面和東面分別是地中海和紅海,而西面則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東北部有一個通道通過西奈半島通往西亞。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進入埃及,從而保證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續。 相比較起來,同時代的兩河流域文明因為周圍較開放,則經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古埃及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 ==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或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 II,約前1303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 #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約前1279年5月31日-約前1213年7月或8月),法老塞提一世之子,其名在古埃及語中意為「拉神之子」。在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 ===遷都=== ===卡疊石戰役=== #古埃及與西臺王國爭奪敘利亞地區統治權而發生的戰役 #1274BC,5月底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西臺國王在奧倫特河邊的卡迭石(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東北)會戰,初期法老失利,第二天再戰,西臺受挫。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勝利。 #1258BC,西臺王國的國王病逝,新任國王哈杜西勒三世繼位,兩國締結埃及西臺和約,成為軍事同盟。 #*是目前最早的書面國際協定及和平條約 #*現在收蔵於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 ===阿布辛貝神殿=== #神廟建築群約於公元前1284年開始興建,為時約20年,直至公元前1264年完成。 #建造的目的是為了向埃及南面努比亞宣示國威,並在該地區鞏固埃及宗教的地位。 #坐落於納賽爾湖西岸,由兩個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廟組成,阿布辛貝勒和它下游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蹟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原位於尼羅河最上游的「亞斯文」 #*埃及國境最南端 #*努比亞朝貢必經之地 #由依崖鑿建的牌樓門、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後柱殿及神堂等組成。1964年開始至1968年間,因興建亞斯文水壩而整體遷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餘米的後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築保護方式的成功嘗試。 ====努比亞行動計劃==== 阿布辛貝神殿本來是在亞斯文的,但因為要蓋亞斯文水壩(全球第七大水壩)的關係,神殿會被淹沒在水底下,因此聯合國教克文組織發起了前所未有的「努比亞行動計劃」,花了快要四年的時間,把神殿一塊又一塊的拆掉,從亞斯文搬到現在的位置後再一塊一塊地把神殿組合上去。 除了神廟本身的藝術性非常高之外,這個神廟還有一個顯現古埃及時代強大天文能力的一項設計。阿布辛貝勒神殿最深處有一個聖壇,聖壇中有四位神像,分別是太陽神、拉美西斯二世、阿蒙神和冥神。每年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及10月21日(登基日)這兩天,陽光會直接照進聖壇,並且只照射在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身上。後來因為亞斯文水壩的興建,現代科學家竟然很「落漆」,在計算時間上還不如古埃及的天文學者,現在陽光照進的時間都會比原本晚上一天。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amUOsAwE 金字塔建築與木乃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78TULQZV4 數學與文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1BfGDBeUF0 拉美西斯二世/卡叠石戰役]
返回「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