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天理,三條教人的基本道理,四條群己與合作:
- 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行動者思維)
- 因為人有求生欲望,以及延續基因的本能。【解說】
- 生命自己會找到出口【衍生格言】
- 天生我材必有用【衍生格言】
- 教學相長【衍生格言】
- 海倫凱勒【正面案例】
- 天生重度智能障礙者,無法和外界溝通,所以沒有調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反面案例】
- 資產就是包袱,包袱就是資產。(得失相兼,福禍相倚)
- 生活就像半杯水。【衍生格言】
- 一體兩面。【衍生格言】
- 因禍得福。【衍生格言】
- 梵谷,原生家庭給予的包袱或資產【正面案例】
- 力克.胡哲,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症,沒有完全形成四肢和頭部。【正面案例】
- 假設父親是個毒蟲、好賭且欠債,這樣的情況對於孩子而言,以實際情況或生理層面來看,父親這個親緣關係的資產,給予孩子莫大的包袱與壓力,當孩子無法突破這樣的生命狀態與光景時,這樣的包袱便無法成為他的資產。【反面案例】
- 凡存在的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的將更有道理。(存在有道理)
- 行為背後一定有道理,是你沒弄懂,不是沒道理。【解說】
- 人賤必有天收【衍生格言】
- You know is good;You don't know is better! 【衍生格言】
- 年金與年金改革;毒品除罪化【正面案例】
- 體罰在現在看來是沒有道理的,但是考量體罰發生在教育系統裡的時代跟環境脈絡,會有體罰這件事有當時存在的原因,例如班級人數眾多,希望管理要有效率。【正面案例】
- 資本主義的存在有其道理,未來趨勢的共享經濟跟資本主義結合的經濟存在更有道理。【正面案例】
- 大人要先改變,同學才會改變。(教育無他,愛與榜樣)
- 上樑不正下樑歪【衍生格言】
- 以身作則【衍生格言】
- 身教重於言教【衍生格言】
- 人的行為來自於複製和模仿(模仿重要他人)【衍生格言】
- 看爸爸怎麼對待媽媽,長大後就如何對待親密他人【正面案例】
- 世代差異,前一輩固著的想法沒有改變,但下一輩的想法已經改變了【反面案例】
- 歹竹出好筍【反面案例】
- 發表是吸收的利器。所以讓同學上台、上台、再上台。(吸收的利器)
- 教學相長【衍生格言】
- 許多在團體裡存在感低的學生,藉由發表,不但可整理知識,更可讓其被看見,適當引領,將擴展學生與外互動的空間。【正面案例】
- 上台是一種被觀看的行為,因此在發表過程中,可能因被觀看的心情(畏懼、超強表演慾、期待獲得認同)而影響發表的內容。【反面案例】
- 同儕的影響,重於師資、重於設備,所以同儕圈要加大、加大、再加大。(同儕影響大)
- 如果同儕只有身邊 30 個同學,個人的形塑會受到限制,所以多元大於單一,同儕圈要加大再加大。【解說】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衍生格言】
-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衍生格言】
- 多元優於單一,例如:師培計畫的學員來自不同領域,可以互相交流專長【正面案例】
- 因為自私,所以狹隘;因為狹隘,所以愚昧;愚昧造悲劇。(貪瞋癡,自私致悲劇)
- 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解說】
- 自私不是只為自己利益,而是不為別人的利益。【衍生格言】
- 周幽王為得褒姒一笑,引狼煙召諸侯,最後導致滅亡。【正面案例】
- 例如,羅倫佐的油。
羅倫佐的父母一開始是為了要找出孩子特別病症的治療法,專注的研究及想方設法,到最後研發出羅倫佐的油造福同樣症狀的人。【反面案例】
- 眾人之事,權責相符則成,權責不符則敗。(權責相符)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衍生格言】
- 公立學校的校長就是權責不相符。有很多要承擔完成的責任,但是校長的權力卻無法讓他達成這些責任。(例如不能解聘不適任教師)【正面案例】
- 志工有責無權,但是可以成事。【反面案例】
思考:我們都會有需要志工的地方,請志工服務的時候,是否應該給予與其責任相符的權力?
- 眾人之事眾人管,眾人之事眾人扛。(眾人管眾人事)
- 一人扛眾人之事最後會累死【解說】
- 眾人管比較照顧心情與感受,法理的正當性由心而發【解說】
- 沒有人是局外人【衍生格言】
- 民主,多數決等等的便是【正面案例】
- 當人數漸多,眾人管的決策效率就會漸漸降低【反面案例】
- 人多嘴雜,意見不易整合【反面案例】
- 行政或決策時,無人決定,事情無法進展,群龍無首,好像沒有人願意扛責任。【反面案例】
- 老天爺給人兩份的才能,也不會給人兩倍的時間。(人無兩倍時)
- 團結力量大【衍生格言】
-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叔本華)【衍生格言】
- 時間貨幣:時間銀行創辦人艾德加在 1980 年發明了時間銀行的概念,他把每個人的時間、服務當作一個有價的貨幣,透過每個人對別人付出所累積的「金額」,換成他自己想要的服務。【正面案例】
- 像我們加入此培力計畫之後,對時間「無法囤積,過期作廢」的特質更加有感受,於是使用效率大為提升。因此即使時間無法在「量」上增倍,但「質」的轉化,卻可能讓某特定人類有兩倍時。【正面案例】
- 印度人深信二十分鐘的深沉靜坐,相當於八小時的睡眠 => 時間可以此方式增為二十四倍。【反面案例】
- 甘地 : "I am too busy to meditate one hour a day, so I meditate two hours!"【反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