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項目與微社群

出自跨校選修
於 2025年4月21日 (一) 15:52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合作的老兵:任懷鳴、丁志仁、周樂生
合作的年輕人:鄭婷如、沈昱丞、許喬雨、楊雨青、張智堯、黃思宇

項目:

  1. 更新全民國防教育基礎
  2.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十三單元
  3. 進化補助要點
  4. 媒合現場施教

推進台灣實驗教育(NGO hub+項目推動)

劉士弘、周樂生、丁志仁、(劉哲瑋)、(王慧蘭)
侯孟偉、哈伯露塔、暖蛇、(尋路)、(鯨落)

項目:

  1. 台灣實驗教育國是會議期前討論Ⅲ
  2. 實驗教育向上連結、向外連結(台灣教育生態系的驟變)
  3. 實驗教育內部發展三主軸
    • 改善實驗教育治理,改變實驗教育政策
      1. 合力推進實驗教育補助
    • 催生良好的自主學習陪伴者
    • 幫助機構、團體、學校運作
      1. 助宜蘭人文國中小脫困

重建教育經費保障

合作的老兵:丁志仁,蕭東原,謝國清,侯詠琪,台南新芽
合作的年輕人:李頎、施采邑、沈潔伃、范智鈞、蔡宗霖、范智鈞

(一)教育品質指標研究

將「教教科書 / 會考與學測成績」的當前盛行教育品質指標換成「適性、揚財、終身學習、學習機會均等」

  1. 民間自力發展出首輪路徑圖 => 拉贊助
  2. 形成勢力:
    • 在民間找出倡議社群
    • 在委員之間形成共識
    • 找立委合作並許以業績
    • 以溝通消除潛在的阻力
  3. 找部長報告與找國教院長合作 => 兩黨智庫與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同謀 => 得到與主計總處高層和國發會高層溝通的機會(目的是讓他們在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的代表不講話、不反對)
  4. 對四大系統進行諮詢,形成正式的政策結論(要讓他們覺得「進行重分配」時會拿到更多)
    • 家長
    • 體制學校教師
    • 校長 基層教育行政 leader(最不敢發聲,但掌握最多基層資源)
    • 實驗教育部分
  5. 放入「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教育經費基準設算公式,指導「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諸補助要點

(二)一系列的「教育財政人才培力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