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輔導平台/主題分享

出自跨校選修
於 2021年3月17日 (三) 20:06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探討群學主體的本質
    線索:
    1. 如何讓學習者願意「高看」自己。
    2. 「金字塔化」會讓「有高度」的位置成為稀有資源,然後就沒辦法讓大多數人都看高自己。
    3. 群我:個體人會多層次的結成群,如同學、家庭、社會…。以往常會被簡稱「大我」,這一層層的群,有些是有「主體」的,它會構成我們身為人的一個成分。
      但稱為「大我」其實除了暗示規模比個體我「大」,常常也暗示其重要性與優先性高於個體我,是有流弊的。「大我」常常會吞噬掉個體我。其實「群我」和「個體我」應該互為主體,達到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關係。但具體如何做,有很多的問題待解答。
    4. 把世界當成一個大的「教練場」;把學習當成現代智人的一項本能。
    5. 自主學習典範之所以沒有成為公共教育主流,並不是因為它比較深奧比較困難,而是因為它和「科層暨市場體制」的社會結構並不匹配。
    6. 450人的微信群組適合群學嗎?為什麼?
    7. 現代智人與250人。
    8. 「群學」如何被生活中的瑣事所排擠?
    9. 除了「組課」還有哪些群學的模式?
    10. 家人之間能「群學」嗎?
    11. 學習社群的適當規模與範圍?如:大小、生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