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全民國防教育補助/培德工家

出自跨校選修
於 2025年3月18日 (二) 19:04 由 丁志仁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內容為「分類:申請全民國防教育補助 {{:申請全民國防教育補助/概述(學校)}} {{:申請全民國防教育補助/培德工家/實施構想}} {{:申…」的新頁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依據

  1. 全民國防教育法第 5 條。
  2.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第 14 條。
  3. 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容及實施辦法第 6 條。
  4. 各級學校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實施計畫。
  5. 教育部補助辦理全民國防精神動員教育活動實施要點。

目的

為促使學生關心國際情勢、認識國防政策,並配合教育部政策,將全民國防教育觀念採融入式教學方式,納入現行課程中實施。爰本校設計以國防科技為主題之統整課程, 並辦理射擊體驗多元輔教活動之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及瞭解國軍輕兵器發展過程及北約盟國武器裝備特性,期盼學生能深入體認國家建軍備戰相關武器的研製及採購的用心與艱辛的國際處境。

實施構想

本校將配合113學年度下學期之全民國防課程,設計課堂與實作結合之教學活動,增進學生對於台灣電網靱性與家庭儲能設施的認識。並於高三期末考後舉辦為期一天之生存營活動,教導學生防災知識,增進求生能力。暑假期間則計畫結合新生訓練,進行小部隊運動射擊及野炊生火相關訓練,透過動手操作的活動,增進學生對國防武器及民防工作的瞭解;此活動並包含對於俄烏戰爭的解說與探討,結合世界局勢,讓學生瞭解及體會戰爭的真實狀況。

活動時間

  1. 與全民國防配合的課程於113學年度下學期,114年4/1(二)、4/8(二)、4/15(二),餐飲科三年級為8:20-9:10,汽車科三年級為10:20-11:10。
  2. 生存營活動於114年5月13日實施,為整日活動。
  3. 新生訓練相關活動於114年8月15日及8月16日實施,為兩整天的活動。

活動地點

  1. 室內課程於本校全民國防教室。
  2. 室外體驗課程於本校校園。

課程規劃與實施

  1. 4月課程配合本校高三全民國防課程,汽車科及餐飲科各一班分別進行,內容為台灣電網靱性及家庭儲能設施。
  2. 5月13日之生存營成員為高三全體學生,加強防災知識及戰爭期間求生之訓練。
  3. 8月新生訓練相關活動:安排高一新生認識武器,進行小部隊運動射擊練習,及探討俄烏戰例。此活動將分組進行。
  4. 鼓勵同學認識國軍與相關武器,學習武器安全與負責任的態度。
  5. 向下扎根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增進知能、凝聚向心,提升學生國家認同。
  6. 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及體認國軍對國家的重要性。

一、高中全民國防課程

  1. 4/1(餐飲科三年級8:20-9:10,汽車科三年級10:20-11:10)
    • 台灣三個超高壓變電所與歷次大停電
    • 直流電與交流電
  2. 4/8(餐飲科三年級8:20-9:10,汽車科三年級10:20-11:10)
    • 儲能電池的技術進步
    • 台灣電力的長遠未來
  3. 4/15(餐飲科三年級8:20-9:10,汽車科三年級10:20-11:10)
    • 合理電價
    • 露營車與儲能系統

二、高三期末考後生存營(5/13)

  1. 斷水電時的防災規晝
    • 時間:9:00-10:00
    • 地點:培德工家教室
  2. 生火技巧/野外飲食和營養
    • 時間:10:00-11:30
    • 地點:培德工家校園
  3. 午餐/篝火和簡易烹飪
    • 時間:11:30-13:30
    • 地點:培德工家校園
  4. 水源淨化
    • 時間:13:30-15:00
    • 地點:培德工家校園
  5. 收拾與回饋
    • 時間:15:00-16:00
    • 地點:培德工家校園

三、高一新生訓練

  1. 8/15
    • 9:00-11:00小部隊運動射擊(一)
    • 11:00-13:30野炊及午餐
    • 13:30-15:30小部隊運動射擊(二)
    • 15:30-16:00回饋
  2. 8/16
    • 9:00-12:00俄烏戰例探究
    • 12:00-13:00戰備口糧介紹及午餐
    • 13:00-15:30野外求生技巧
    • 15:30-16:00回饋

四、課程開發人員與講者名單

  1. 吳佳嬅
  2. 段瑤瑤
  3. 任懷鳴
  4. 丁志仁
  5. 林芸伍
  6. 李國章
  7. 蔡杏芬
  8. 周樂生
  9. 助教一
  10. 助教二
  11. 黃思宇
  12. 沈昱丞
  13. 范智鈞
  14. 郭家佑
  15. 數位外交協會
  16. 鄭婷茹
  17. (許喬語)
  18. (劉彥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