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淺學習者參與課程治理的問與答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資淺學習者參與課程治理的問與答

(一)為什麼要讓學習者參與治理?

  1. 學員練習操作slido
  2. 提出的回應有:
    1.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習是自己的
    2. 學習場域人人是平等的
    3. 建立學習者對學習的意識
    4. 為自己負責/這樣就不能趬課了/負責感
    5. 提高參與度/提高動力/學習效果會更好/成就感
    6. 真正回應學習者的需求/適度調整學習內容
    7. 也許不總是需要
    8. 老師拿不高的薪水不需要太累
  3. 歸納如下:
    1. 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 學習需求:真正回應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3. 動機與學習成效:對學習有感、有動機、有效。
    4. 有責

(二)「立約承責,約不同…這樣子能賺到錢嗎?」是什麼意思?

  1. 「傳統課程」與「自主學習課程」差異
    • 傳統課程
      1. 教師授課,學生聽講。
      2. 一方給予知識、技能,一方接受。
    • 自主學習課程
      1. 教師/課主負責設計課程架構(類似課綱的概念),由每一位參課程依參與度決定課程內容、深度、廣度。
      2. 在這種架構下,資深學習者與資淺學習者的角色是浮動的。例如:
      3. 資深學習者/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嚮導、教練、陪伴。
  2. 自主學習課程能不能賺到錢?
    • 有同學認為不能
    • 丁丁認為可以,理由如下:

(三)如何讓教學者有這種意識(學生參與學習治理)?

  1. 多數的教師目前沒有這個觀念。
  2. 教學者需要認知到
    1. 教學者/自主學習帶領者本身必需要是一位好的學習者,一直處在學習的狀態中。
    2. 帶領自主學習的要領
      • 不斷地的想辦法提高學生的高度,重用他。
      • 實務上常常發生的狀況是,教師覺得學生是個小屁孩,學生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個小屁孩。
      • 可經由任務驅動式的課程設計,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潛能、覺察自己的狀態。
      • 反對教育金字塔化,例如:班級排名、明星高中。

(四)自主學習是一種更成功的學習模式嗎?

珊珊提出:
如果自主學習是一種更成功的學習模式,討論自主學習才有意義。另外就幾次參課的經驗,珊珊覺得這是種低效的學習模式。不像聽名人演講或專家授課,可以在短時間內吸收到很多知能。另外,群學的效率比自己看書上網找資料低,而且並不能確定其他同學提供資訊是否正確,認為群學並不是比較好的學習模式。
丁丁回應
  1. 學習社群成功與否,與社群內正負能量流動有關。
  2. 面對知識高速折舊、網路資訊的虛假與真實交錯的現象,群學的重要性
  3. 符合個人需求的個人化學習。以丁丁未來組研究糖尿病組課為例,丁丁想找的成員是其他9位糖尿病病友,而不是其他9位醫生。

分組討論

  • 分組一:楊玲、珊珊、昀奇、君頤、碧雲、文晴
  • 分組二:榮良、典義、樂生、鈴諭、穎瑄、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