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英百品學世界歷史
簡易日誌
2021.03.08
- 簡介這堂課要做什麼
- 請同學們找要報告的文物
2021.03.15
- 同學開始建自己的百品 wiki 頁
- 建展品資料夾
- 調整分類頁
- 日本柿右衛門大象
- 協助同學準備報告
2021.03.22
- 稚博報告印度河谷圖章
- 介紹印度河流域的興衰
針對印度河谷文化與同時期文化(兩河流域、埃及、中國)不同的地方,討論紀錄
丁老師:特別的地方在哪?
藍寧:建築有特別規劃,有規劃排水系統。建築方正
慕禾:土磚壘的,很厚實。
丁老師:土磚的原料?是印度河邊的泥,泥壓到模型裡面,燒硬。要壘多少磚?燒磚需要燃料,燃料從哪來?只能砍樹林。
丁老師:如果氾濫完一次。
昀蓁:河水氾濫過後城市被淹掉,會再蓋一次。
丁老師:重建城市需要燒多少磚?房子蓋在河邊,清洗太麻煩,直接在上面再蓋一層。
丁老師:問昀,周而復始,印度河又氾濫,累積重建要燒多少木柴?這就是學習單能寫的。
丁老師:問顯淳能看到什麼?
顯淳:衛生系統很厲害。
丁老師:家家有衛浴,而且有下水道,排出來的都沖進印度河。從這點來說,特別在哪裡?
丁老師:在那時候,這是超高規格的建築,給每一家蓋磚房,而且都有衛浴。
亞飛:代表衛生很先進。
至允:沒有絕對的王。
丁老師:政體比較和平。同時期的其他地方,平民是奴隸,想吃飽飯都困難。
丁老師:印度流域這邊給老百姓蓋磚房,很平等。
汝川:窗戶跟門朝小巷開,不是朝大街。
丁老師:磚房一定有門有窗。
丁老師:可能什麼原因?
昀蓁:水好出去?
丁老師:推測大街是給水走的。
慕禾:房子外面有城牆。
丁老師:對!城牆代表他們有外敵。
藍寧:挖水井,取地下水。
丁老師:地下水層比河面更高。
丁老師:毛細作用。都是砂岩或砂質的地形,岩石或沙粒對水有吸引力,吸引水拉到比外面還高。
土是多孔砂質地孔,地下水的水面更高,很容易把水水擠出來。
大家回去做學習單。
中國古代是半洞穴居,只有王住房。與印度流域不一樣,人類並不平等。
有合約,代表人類交易進入信用階段。
印章的存在是防偽。
滅絕的原因:生態破壞過於巨大
2021.3.29
- 昀蓁報告奧克斯戰車模型
問題:
- 為什麼在波斯之前沒有那麼大的帝國?
- 馬,騎兵
- 鐵/戰爭
- 軸心時代
- 什麼叫做帝國?
- 溫泉關戰役
維繫國家討論
一個國家的組成討論
- 經濟
- 宗教
- 政治
慕禾:國族認同。
丁老師:以前主要是需要服從,羅馬宣布基督教為國教,這樣才有用。也就是宗教。統一信仰。
某人:種田
昀蓁:宗教
至允:軍隊
慕禾:要讓人民承認國家,寬容各民族
丁老師:副作用是什麼?
顯淳:經商
丁老師:對!因為農業可以自給自足,有市場就需要相互靠攏。
藍寧:統一文字。
丁老師:用方塊字才有用,拼音就不行了。這樣永遠統一不起來。
丁老師:文官系統。與封建制度相對。
恕禾:伊斯蘭教教義-一生至少朝聖一次。
丁老師:需要捐錢給教會。
一個月要讀可蘭經
聖戰士。打仗時不能被女人打死。
二十世紀的羅馬帝國就是美國。
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勾結,國際貿易用美元。
美國用紙與全世界換物資。
台幣用美元當本錢
大家都信好萊塢,底層人民認同國家,高等人民認同教育。
美國的教育階級化,諾貝爾獎很多美國人。
美國的軍隊最強。
亞飛:飛機
水運。
重點整理
- 為什麼在波斯之前沒有出現這麼大的帝國?(馬、騎兵、鐵/戰爭)
- 為什麼會出現軸心時代?孔子、老子、希臘三哲人
- 處於文明亂世,人們開始探索國家的治理與人民的終極關懷。
- 思想、言論自由
- 開始探索「真理」或是「道」原文網址
- 人類生產力在這一時期取得了明顯進步,為思想文化的突破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鐵器的普遍使用是「軸心時代」生產力發展的突出標誌。世界上最早製造鐵器的,是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境內)的西臺人,時間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約在公元前1000年,古希臘和古羅馬開始普遍使用鐵制的工具和兵器。中國在春秋時期,已經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上廣泛使用鐵器。鐵器的廣泛使用,使人類的工具製造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社會生產獲得巨大發展,人類歷史產生了深刻變化。
-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進步,極大拓展了人類活動的區域和範圍,進而開闊了人類了解、觀察、認識客觀世界的視野,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這一時期的思想家們把人類零散朦朧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也是更高的階段。
- 人的解放和發展取得了階段性進步。「軸心時代」正處在早期國家形態向帝國過渡時期,人們逐漸擺脫了早期國家中血緣關係的束縛,開始以個人的形式存在,個人存在的價值,開始可以而且必須由自己來決定,人獲得了自身的一次重大的解放。原文網址
- 帝國的定義?
- 帝國有三個定義,第一:狹義上的帝國指國家元首是皇帝的國家,第二:廣義上的帝國指國力強大到一定程度、疆域遼闊到一定程度的國家(國家元首不一定是皇帝),第三:國號帶「帝國」二字的國家。原文網址
- 「帝國」為西文empire的漢譯詞,帝國一詞基本不見於十九世紀前中文的文獻中。在1850年時,梁廷枏出版的《夷氛紀略》是中國文人最早以漢語詞彙「帝國」反映西方「empire」一詞的用例,之後該詞由嚴復譯介而來後逐漸普及。帝國通常是由兼併一系列小型的王國之後形成。其次帝國的疆域可以靈活調整,而且可以幾乎無限擴張。帝國不需要改變基本架構和認知,就可以拿取更多其他國家和領土。並不一定要有軍事征服才有能有帝國。譬如哈布斯堡帝國是因為許多聯姻,交織形成的關係。此外,在現代論述帝國的規模也並非重點。即使規模小之又小,也可能符合帝國的定義。譬如雅典帝國,就算在國力的巔峰之時,面積和人口也遠不及今日之希臘。
- 廣義上帝國的含義要寬泛很多,只要是統治或支配的地域廣闊,在國際上或某一地區強盛一時的國家,就可以被稱為帝國。且不論政體是否為君主制,這些國家本身一般並不稱自己為帝國,如古希臘的「雅典帝國」,中世紀的「威尼斯帝國」,近代的殖民帝國如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帝國等。原文網址
- 如何維繫一個大帝國?
- 經濟(通貨-金銀、交通-水路,馬路、驛站系統)
- 宗教(成立國教:伊斯蘭教)
- 政治(軍隊)
- 文化(寬容、統一文字)
- 20世紀的羅馬帝國
- 美元(世界貿易的主要貨幣)
- 美軍
- Hollywood(美國人去定義好人和壞人)
- 航線、水運
- 高等教育與研究環境
2021.4.12
- 藍寧報告「奧古斯都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