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促成台灣實驗教育的對話與合作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2025.05.15 12:00
拜託莊福泰校長
一、簡單過程
- 2025.3.16(六) 振鐸在台中市烏日區大同九街73號(合勤共生宅)舉辦成立四十週年教育反思活動與會員大會。
- 決議:以年流量 260 萬進行小額募款,並以此款項為「催化性經費」,撬動更多的補助與委辦案,推動教育「改變制度,改善治理」以期緩解或改善以下問題:
- 台灣教育經費保障已經崩解,須要用三年的時間重建
由於《財劃法》將 3700 億由行政院改劃分給縣市,而且完全沒有討論業務移轉,而《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的教育經費保障政府收入的 23% 用作教育經費,只規範「編預算」,未規範實際「執行數」。自明年起各地方政府教育經預、決算落差必會擴大,使教育經費保障「名存實亡」。振鐸學會內部開會研判:就算大罷免民進黨贏了,墜落的教育經費保障也不會被積極救回。
目前的情況很像 1997 年連戰聯手韋端讓國民大會凍結憲法 164 條,後來是民間的教育團體以教育社運花了三年的時間(1997~2000),才重建了教育經費保障,免得每年教育要與國防、外交、經濟、交通去爭搶預算,也使得過去 25 年平均每四年教育經費自然成長 1000 億,使台灣教育能平順發展,並惠及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治理。 - 習近平很認真在準備攻打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本來能安渡,但自作孽就會覆滅
- 請謹記:
- 備戰雖昂貴,但花多少錢備戰都比真正開戰花的錢少得多。
- 節奏的不對稱是最重要的不對稱
- 造艦的成本下降恆慢於造對艦巡弋飛彈的成本下降 => 習近平很難贏
但台灣可以自己找死
- 造艦的成本下降恆慢於造對艦巡弋飛彈的成本下降 => 習近平很難贏
- 兩岸對峙的系統性瓶頸在「跨海載具」
- 振鐸扶持「發展全民國防微社群」已歷兩年:
- 兩年來這個微社群始終活力不衰,不但保持兩週有一次例會,而且至今已舉辦過 35 次活動(見 http://well-being-ng.net/printOut/教育再公共化聯盟發展全民國防教育活動.html)。
- 請謹記:
- AI時代使得傳統教育價值沈沒而須要重設定 => 須要實驗教育去發展自主學習 => 須要將自主學習橋接到體制學校
- 臺灣正在偏離正常治理,情勢日益嚴峻
解方是:- 復振「常民政治」,讓藍營贏或讓綠營贏都沒用
- 催化青年世代團結
- 眼前就能著手做的:提供「黨同伐異」之外的公道治理評價,稍微增加普通人民對國政治理的能見度
- 台灣教育經費保障已經崩解,須要用三年的時間重建
- 專案名稱:台灣福留子孫路徑圖基金
- 專戶存儲:新光銀行新埔分行
-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 帳號:0338-10-100843-0
- 擬邀請的管理人:
- 謝國清
- 楊志彬
- 莊福泰
- 黃志順
- 林怡廷
- 沈潔伃
- 丁志仁
- 任懷鳴
- 振鐸會負起募款責任,請管理人協助三件事:
- 對小額募款進行徵信設計,取信天下
- 甄別微社群
- 經費分配

- 現階段主要方法:
- 人才不夠,但台灣高手在民間,要四處訪賢、結交,建立連結。
- 安排有效的對話與討論(要花錢),建立彼此合作的意願。
- 形成某一路的路徑圖 => 不斷完善它 => 存入「有序的累積結構」 => 發布,使之「可視」「能見」 => 蒐集常民政治社群的意見
- 經費運用芻議
- 第一年須要慢慢建立制度,只要管理人同意即可動支
- 第二年之後:
- 三分之一用於小額募款系統自我維運,如廣宣、客服、徵信之相關人員與作業費用
- 三分之二撥給微社群進行:
- 具體推進改善治理,改變制度
- 發展改善治理的路徑圖
- 目前勸募進度:
- 振鐸法人捐 31000 元
- 第28屆理事周玉靜捐十萬(分兩期)
- 第28屆理事張仁彰顏振寧捐三萬
- 第28屆理事盧瑞興捐一萬
- 第28屆理監事已捐 17 萬
- 預計第28屆理監事可以捐到 30 萬以上
- 目前第28屆理事蔡杏娟已入職,專攻勸募作業系統建立。振鐸也正在結掉手中多數的政府委辦與補助案,六月起將高階人力轉向勸募與本專案推動
- 運作目標:
- 願景:
- 復振常民政治
- 催化青年世代團結
- 總目標:以教育為支點救國,長局目標如下:
- 再建教育財政秩序 => 過去 25 年的原來的教育財政秩序已「再見」。以實驗教育、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常民政治三者為基礎,台灣可以「慢慢」改良社會的生態系已經沒有了。 => 為台灣教育財政三大問題找出新的路徑圖重要:
- 教育財政人才缺乏
- 地方教育財政研究不足
- 長期經費保障帶來的僵化與浪費
- 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公共化。
- 推進實驗教育正常治理。
- 其他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的社會相變。
- 再建教育財政秩序 => 過去 25 年的原來的教育財政秩序已「再見」。以實驗教育、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常民政治三者為基礎,台灣可以「慢慢」改良社會的生態系已經沒有了。 => 為台灣教育財政三大問題找出新的路徑圖重要:
- 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