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能自學生陪伴者/剖析境教元素
目標:
- 鍛鍊參與者去了解各個境教元素是怎麼作用的
- 為打造境教作準備
背景參考資料:
一、七梯說課型組課課主們,對七梯說課型組課反思的簡單整理
課主們的反思
- 說課型組課後來的發展,和最初想的不一樣。
- 組課是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之一:學習者的責任加重了很多
- 在相挺中生成產出
- 技能又有提升 => 有成就感
- 學習者可以自選主題 => 提升積極性
- 源源不絕的疑問,不斷開創
- 收到很多成員的對話
- 自己去學習 / 共學 ,人的互補性會浮出來:不見得會有共識 對
- 二級「群」的功能互補
- 可觀察到不同組別的運作、合作方式及成果
- 看到其他組的內容成果,想法開始完整。
- 內部資源的滋生 / 外部資源的取得
- 一個混搭實體與線上的組課生態系,須要哪些工具或資源:
- 需要公費(不一定很多)
- 需要平台,公告,網約 => 立約承責
- 場地? => 閒置的地方很多
- 典藏?:wiki 內容管理
- 這門組課有影響到整個七梯的組課生態嗎?
- 更明確的教學相長
- 加入民主共議的概念
- 找外部資源
- 其他組課會要求每位都要上場帶活動
- 主觀評估:
- 課程導師管太多或管太少:剛好
- 課主人數會太多或太少:剛好
- 課主之間討論太多或不夠:不夠
- 觀察與討論權力流動太多或太少:太少 => 更明確設定觀察員,實體可以帶線上 / 找人練習向大家提出觀察報告
- 觀察與討論情感流動太多或太少:太少
- 觀察與討論資源流動太多或太少: 太少 => 如果一開始全線上會是災難
- 課次會太多或太少:太少 => 可多一次
- 選題會太難還是太容易:剛好
- 課程助理人數會太多或太少:剛好
- 收費會太多或太少(收200):太少,
- 課前通知內容會太多或太少:剛好
- jitsi meet 好用還是不好用:Ok,
- etherpad(共筆頁軟體)好用還是不好用:熟了好用
- 達人分享
- 丁丁分享的內容:合用 建議加上對本課的指引 / 個人第一次很難懂
- 譚翰駿分享的內容合用還是不合用:不合用 / 講師明顯準備不足
- 學員人數會太多或太少: 不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