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能自學生陪伴者/五方會談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04:28 丁志仁 學習,時代的分水嶺,傳送 vs 陪伴, 04:32 丁志仁 多地點發生 包含台灣 觀察這件事的全球性網絡 兩個進展:微社群,小書 04:45 丁志仁 觀念,方法,可公開的素材,觸動。有系統的捕捉下來,整理出來。 04:48 丁志仁 參課者,出錢出力,幫助成就這項進展。 04:49 丁志仁 持續探討的微社群 04:52 丁志仁 組課的目標: 開始兩項進展
人類社會中的學習系統演變,可以用這個角度來粗分為三個階段:
- 前工業化時期
- 工業化時期:大約 300 年
- 當代自主學習時期
前工業化時期,人類社會主要以農林魚牧營生為大宗,加上少數的工匠與商賈,學習機構和講學團體觸及的人口很少,內容主要集中於文、史、哲;技術傳承則多採師徒制,多數在家庭或家族中傳承。
邁入工業化之後,政府全面介入:透過轉化工業產能,建立起全民受教育的大規模教育科層體制。內容則覆蓋全部的知識與技能,效果是能為社會製造無數有用的勞動力,與順從誘導的大量人群,這種人民非常能穩定「不斷擴產與充分消費」的秩序。方法和思維都是「工業化」式的:大規模量產,代價是「格式化大部分的人民」。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我準備了一批閱讀文本:http://urclass.net/EMEP/ALPartner/reading21.php,請大家可以抽空去讀。這一種教育典範本文稱之為「市場暨科層體制下的教育」,更粗俗但直覺式的叫法是「飼料雞典範」。
這裡要指出的是:整個
目前正處在「當代自主學習時期」萌芽,將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