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危機之中」修訂間的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行 38: | 行 38: | ||
# 關於戰鬥勝負裁判(須要輸入大量雙方戰損參數),要有國防部的財力,才有辦法建模。主辦單位財力不及。 | # 關於戰鬥勝負裁判(須要輸入大量雙方戰損參數),要有國防部的財力,才有辦法建模。主辦單位財力不及。 | ||
# 電子戰不列入推演 | # 電子戰不列入推演 | ||
| + | <pre>6/10 Tue | ||
| + | 08:30-09:00 報到 Registration | ||
| + | 09:00-09:30 開幕式&推演總說明 Opening &Game Briefing | ||
| + | 09:30-09:40第一階段簡報 Move 1 Briefing | ||
| + | 09:40-10:5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 ||
| + | 10:50-11:40 合組研討 Outbrief&GroupDip Discus | ||
| + | 11:40-11:50第二階段簡報 Move 2 Briefing | ||
| + | 11:50-12:40 午餐&推演准備 Lunch&Game Preparation | ||
| + | 12:40-13:5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 ||
| + | 13:50-14:40 合組研討 Outbrief& Group Discussion | ||
| + | 14:40-14:50第三階段簡報 Move 3 Briefing | ||
| + | 14:50-15:00 茶歇 Tea Break | ||
| + | 15:00-16:1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 ||
| + | 16:10-17:00 合組研討 Outbrief& Group Discussion | ||
| + | 6/11 Wed | ||
| + | 09:00-09:20第四階段簡報 Move 4 Briefing | ||
| + | 09:20-10:3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 ||
| + | 10:40-11:30 合組研討 Outbrief& Group Discussion | ||
| + | 11:30-13:00 午餐&總結報告撰寫 Lunch & AARPreparation | ||
| + | 13:00-15:00 兵推總結報告及講評 After Action Review | ||
| + | 15:00-16:30國際記者會 Intermational Press Conference | ||
| + | 16:30 賦歸 Adjourn</pre> | ||
| + | |||
| + | ===丁丁參加兵推的分享=== | ||
| + | 丁丁並不是此次兵推的受邀來賓或事先報名者,沒有領到兵推手冊,但仍然可以在四樓坐下來,參與旁聽兵推的過程,主辦單位是歡迎的,並備有座位。 | ||
| + | ====(一)超越藍綠==== | ||
| + | 本次活動是近兩年來,惟一可以得到藍綠陣營同心協力參與的全民國防相關活動。為什麼能做到?我們從李喜明在第二天國際記者會中,拒答兩則記者提問可以窺得端倪: | ||
| + | # 台海防衛作戰是不是國共內戰的延伸?<br/>拒答。 | ||
| + | # 潛艦是不是不對稱作戰所需要的武器?<br/>拒答。 | ||
| + | |||
| + | ====(二)得道多助==== | ||
| + | 由於主辦單位是誠誠懇懇的專業探討,所以能請到前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退役上將穆倫、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前日本自衛隊兩位將領參與。這比什麼爭論都更為有力的說明:台灣防衛是美日台三家對抗中共方,不是台灣和中共「釘孤枝」。 | ||
| + | |||
| + | 而美方將領也說的很明白,美方會不會參與台海防衛,直接由台灣是不是有準備抵抗中共入侵的決心與準備來決定。 | ||
| + | |||
| + | ====(三)主辦方值得結交與請教==== | ||
| + | 此次活動的主辦方––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跟振鐸的若干幹部,其實是有人脈上的交集。而其專業素養與人脈資源,又遠超「發展全民國防教育微社群」甚多。但雙方對關心台灣安全的熱情則一致,所以有交流的潛在空間。 | ||
| + | |||
| + | 我們其實可以從索要兵推手冊、請教飛彈文中的觀點、尋求全民國防開放課程 13 單元備課資料入手,尋求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當然,我們自己要能建立起自身在推進全民國防教育中的價值,並且能如屬家珍地對外介紹自己做過的事,並備有「我們做過些什麼?正做些什麼?將要再做點什麼」的彩印手冊,人家比較可能理會我們。 | ||
於 2025年11月8日 (六) 09:52 的修訂
台海防衛兵推
場地:
- 四樓A431階梯型會議教室
- 十樓五組兵推:管制組、日本組、美國組、中共組、台灣組。十樓有跨組溝通平台。
- 未報名者可以去四樓,坐下來,但沒手册。
籌備八個月,目標有三:
- 真實面對台灣的軍事挑戰
- 不考慮政黨立場
- 抛磚引玉,未來能有台海防衛的更多探討
參與兵推者共計 30 幾位,台美日共計 9 位退役上將、 8 位退役中將。含:
- 前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退役上將穆倫(Michael Mullen)
-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Dennis Blair)
- 前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
- 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武居智久
4個階段想定,各自獨立,每階段都 reset :
- 威懾(Intimidation)
- 1-1:中共壓迫台 24 海浬領海
- 日本組的反應:進行戰略溝通,軍事上不動,在釣魚台島進行海上聯合軍演
- 1-2:中共包圍離島,傘兵開始接受東部戰區指揮
- 台灣組:飛彈進入戰力保存位置,開始主動防禦(會還擊);向美國索要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情資。
- 日本組:與美軍加密情報鏈上線,向南海警戒
- 1-3:中共攻擊台灣船隻,對台民生設施網攻,切斷海纜
- 1-4:由演轉戰,管制組未發布此狀況
- 台灣組報告:啓動戰時應對體制,陸軍前推,防偵蒐,向美軍要情資和人員。
海軍在12 海浬前,對共艦並行監控。飛彈前推到戰術位置。
動員準備。仍不開火。
希望美國畫分美,日,韓,台的防衛分工。 - 中共組:模仿中共迄今行為,運用兵力,考驗台灣反應。台灣組未有力回應,但美日的兵力仍未動。
- 日本組:基於國家安全法,不允許自衛隊行動。
- 丁丁:台灣組猶豫,一味想避免承擔引發戰爭的責任。可能會失去先機。
- 李喜明建議對灰色地帶行動,不要過度反應。所以由演轉戰的狀況未發布。
- 1-1:中共壓迫台 24 海浬領海
- 脅迫(Coercion):中共海軍常態駐守琉球以東。四個航母戰鬥群,宣布演習一個月,對中途島方向試射東風對艦導彈。(丁丁回自強國中)
- 懲罰(Punishment)
- 進犯(Invasion)
限制:
- 推演終點到灘岸,再往前,要大錢建模,主辦單位財力不及。
- 關於戰鬥勝負裁判(須要輸入大量雙方戰損參數),要有國防部的財力,才有辦法建模。主辦單位財力不及。
- 電子戰不列入推演
6/10 Tue 08:30-09:00 報到 Registration 09:00-09:30 開幕式&推演總說明 Opening &Game Briefing 09:30-09:40第一階段簡報 Move 1 Briefing 09:40-10:5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10:50-11:40 合組研討 Outbrief&GroupDip Discus 11:40-11:50第二階段簡報 Move 2 Briefing 11:50-12:40 午餐&推演准備 Lunch&Game Preparation 12:40-13:5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13:50-14:40 合組研討 Outbrief& Group Discussion 14:40-14:50第三階段簡報 Move 3 Briefing 14:50-15:00 茶歇 Tea Break 15:00-16:1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16:10-17:00 合組研討 Outbrief& Group Discussion 6/11 Wed 09:00-09:20第四階段簡報 Move 4 Briefing 09:20-10:30 分組推演 Breakout Team Discussion 10:40-11:30 合組研討 Outbrief& Group Discussion 11:30-13:00 午餐&總結報告撰寫 Lunch & AARPreparation 13:00-15:00 兵推總結報告及講評 After Action Review 15:00-16:30國際記者會 Intermational Press Conference 16:30 賦歸 Adjourn
丁丁參加兵推的分享
丁丁並不是此次兵推的受邀來賓或事先報名者,沒有領到兵推手冊,但仍然可以在四樓坐下來,參與旁聽兵推的過程,主辦單位是歡迎的,並備有座位。
(一)超越藍綠
本次活動是近兩年來,惟一可以得到藍綠陣營同心協力參與的全民國防相關活動。為什麼能做到?我們從李喜明在第二天國際記者會中,拒答兩則記者提問可以窺得端倪:
- 台海防衛作戰是不是國共內戰的延伸?
拒答。 - 潛艦是不是不對稱作戰所需要的武器?
拒答。
(二)得道多助
由於主辦單位是誠誠懇懇的專業探討,所以能請到前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退役上將穆倫、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前日本自衛隊兩位將領參與。這比什麼爭論都更為有力的說明:台灣防衛是美日台三家對抗中共方,不是台灣和中共「釘孤枝」。
而美方將領也說的很明白,美方會不會參與台海防衛,直接由台灣是不是有準備抵抗中共入侵的決心與準備來決定。
(三)主辦方值得結交與請教
此次活動的主辦方––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跟振鐸的若干幹部,其實是有人脈上的交集。而其專業素養與人脈資源,又遠超「發展全民國防教育微社群」甚多。但雙方對關心台灣安全的熱情則一致,所以有交流的潛在空間。
我們其實可以從索要兵推手冊、請教飛彈文中的觀點、尋求全民國防開放課程 13 單元備課資料入手,尋求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當然,我們自己要能建立起自身在推進全民國防教育中的價值,並且能如屬家珍地對外介紹自己做過的事,並備有「我們做過些什麼?正做些什麼?將要再做點什麼」的彩印手冊,人家比較可能理會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