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實驗教育正常治理/DM」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立內容為「分類:小額募款」的新頁面)
 
行 1: 行 1:
 
[[分類:小額募款]]
 
[[分類:小額募款]]
 +
 +
== 合作人員 ==
 +
 +
=== 社運老兵 ===
 +
* 丁志仁
 +
* 王慧蘭
 +
* 魏坤賓
 +
 +
=== 年輕人 ===
 +
* 閉恩濡
 +
* 沈潔伃
 +
* 施采邑
 +
 +
== 為什麼需要這個子計畫 ==
 +
 +
臺灣實驗教育自2014年立法至今已逾十一年,雖制度呈現成長趨勢,但整體治理品質未能隨之提升,潛藏風險如下:
 +
 +
=== 制度挑戰 ===
 +
# '''公共性不足''':多數參與者來自資源充足家庭,部分機構傾向營利,偏離公共性目標。
 +
# '''審議品質不一''':地方審議制度執行品質差異大,審查標準不一,影響公平與可信度。
 +
# '''地方政府支持不穩''':政策推動受政黨輪替影響,制度推進反覆,基層人員面臨不確定性。
 +
 +
=== 改善契機 ===
 +
* '''制度十年轉型期''':法規與執行落差浮現,社群具備制度對話能力。
 +
* '''預算調整時機''':《財劃法》修法將更多預算交由地方,適逢重新設計補助邏輯。
 +
* '''民間動能升溫''':社群經驗累積,地方政府部分表達合作意願。
 +
* '''世代協作契機''':社運老兵與新生代投入,形成跨世代合作可能。
 +
 +
== 四大改善方向 ==
 +
 +
=== 一、提高公共性 ===
 +
* 以平價化與開門辦教育為重點,擴大可近性。
 +
* 合作招生機制、編製自主學習「型錄」。
 +
* 與文官協作補助模式。
 +
* 推動「教育財政人才培力工作坊」,系統性調整經費編列邏輯。
 +
 +
=== 二、優化治理 ===
 +
* 設定治理重點於「國教署署長」。
 +
* 影響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與教育部審議委員會,納入實驗教育補助邏輯。
 +
* 教育部內部形成規範共識,並與地方共同訂定補充規定。
 +
 +
=== 三、選定縣市合作試行 ===
 +
* 從單純「准駁」功能擴充為「准駁、秩序、協助」三功能。
 +
* 協助申請者進行自主學習設計,降低進入門檻。
 +
* 試行「地方政府補助規定」,融合各種角色諮詢機制。
 +
 +
=== 四、復振常民政治 ===
 +
* '''常民政治核心理念''':不當官不參選的人民參與政策治理。
 +
* '''優勢''':
 +
** 難以異化,訴求清晰。
 +
** 較能用小資源打開局面。
 +
** 靠非科層組織彈性應對變局。
 +
* '''願景''':在實驗教育中復振常民政治,建立 NGO HUB 為制度利害關係人共議平台。
 +
 +
== 預期成果 ==
 +
 +
# '''研發「自主學習工具箱」''':針對家庭自學者與基層教師,提供範例、組課流程、補助路徑等資源。
 +
# '''建立公共補助制度''':支持民眾自主發起申請案,提供具實施與監督機制的補助框架。
 +
# '''導入體制學校''':將工具箱與實務成果製作成教材與資訊冊,讓體制內師生可用。
 +
# '''形成「NGO HUB」倡議社群''':建立跨角色協作平台,讓八類角色(學生、家長、教師等)於非科層空間中共議制度發展。

於 2025年4月22日 (二) 15:46 的修訂


合作人員

社運老兵

  • 丁志仁
  • 王慧蘭
  • 魏坤賓

年輕人

  • 閉恩濡
  • 沈潔伃
  • 施采邑

為什麼需要這個子計畫

臺灣實驗教育自2014年立法至今已逾十一年,雖制度呈現成長趨勢,但整體治理品質未能隨之提升,潛藏風險如下:

制度挑戰

  1. 公共性不足:多數參與者來自資源充足家庭,部分機構傾向營利,偏離公共性目標。
  2. 審議品質不一:地方審議制度執行品質差異大,審查標準不一,影響公平與可信度。
  3. 地方政府支持不穩:政策推動受政黨輪替影響,制度推進反覆,基層人員面臨不確定性。

改善契機

  • 制度十年轉型期:法規與執行落差浮現,社群具備制度對話能力。
  • 預算調整時機:《財劃法》修法將更多預算交由地方,適逢重新設計補助邏輯。
  • 民間動能升溫:社群經驗累積,地方政府部分表達合作意願。
  • 世代協作契機:社運老兵與新生代投入,形成跨世代合作可能。

四大改善方向

一、提高公共性

  • 以平價化與開門辦教育為重點,擴大可近性。
  • 合作招生機制、編製自主學習「型錄」。
  • 與文官協作補助模式。
  • 推動「教育財政人才培力工作坊」,系統性調整經費編列邏輯。

二、優化治理

  • 設定治理重點於「國教署署長」。
  • 影響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與教育部審議委員會,納入實驗教育補助邏輯。
  • 教育部內部形成規範共識,並與地方共同訂定補充規定。

三、選定縣市合作試行

  • 從單純「准駁」功能擴充為「准駁、秩序、協助」三功能。
  • 協助申請者進行自主學習設計,降低進入門檻。
  • 試行「地方政府補助規定」,融合各種角色諮詢機制。

四、復振常民政治

  • 常民政治核心理念:不當官不參選的人民參與政策治理。
  • 優勢
    • 難以異化,訴求清晰。
    • 較能用小資源打開局面。
    • 靠非科層組織彈性應對變局。
  • 願景:在實驗教育中復振常民政治,建立 NGO HUB 為制度利害關係人共議平台。

預期成果

  1. 研發「自主學習工具箱」:針對家庭自學者與基層教師,提供範例、組課流程、補助路徑等資源。
  2. 建立公共補助制度:支持民眾自主發起申請案,提供具實施與監督機制的補助框架。
  3. 導入體制學校:將工具箱與實務成果製作成教材與資訊冊,讓體制內師生可用。
  4. 形成「NGO HUB」倡議社群:建立跨角色協作平台,讓八類角色(學生、家長、教師等)於非科層空間中共議制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