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典範」的核心元素」修訂間的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自主學習典範) |
|||
行 10: | 行 10: | ||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480px-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 width=320 height=320 /></div> |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480px-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 width=320 height=320 /></div> | ||
− | <br/><br/><br/>{{ | + | <br/><br/><br/>{{WellBeingNg::自主學習下的學習定義}}<br/><br/><br/><br/> |
<table style='border:none;width:100%'><tr> | <table style='border:none;width:100%'><tr> | ||
<th style='border:none;'><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學習的基本內容BW.png' width=373 height=340 /> | <th style='border:none;'><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學習的基本內容BW.png' width=373 height=340 /> |
於 2021年3月15日 (一) 17:52 的修訂
本門組課基本說明
請見網站
「自主學習典範」諸元素,各元素的學習價值與風險
自主學習典範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
第一要訣:提高學習者的高度。
習近平時期 台灣戒嚴體制 統編課本 |
學科專家宰制課程 高中課程是大學內容的簡化版 國中課程是高中課程的縮小版 |
允許校定課程 學校有課發會 至少是學校選書 |
學校是 「自主學習社群」的聯盟 |
學生自己打造學習 適性揚才 |
必須「開門辦教育」(從網絡中學習)才能趕上學習需求成長
右圖有兩條斜率不同的發展曲線:
- 斜率較大的是家庭教育需求的成長線,每年增加
- 斜率較小的是學校教育供給的成長線,也每年增加
越是社會變遷速度快,教育需求的成長也會跟著增大;教育供給雖然也與時俱增,但受限於政府的稅收增加無法太快,其增長的速度會追不上社會變遷下教育需求的成長速度。兩者的差距發展會宛如剪刀的上下兩刃,我們稱之為「剪刀差」。
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開門辦教育」一個辦法。
- 以資訊科技設置領域為例
- 再以 108 課綱,須增加校定選修,並由 1.2 倍率出發,漸漸走向 1.5 倍率為例
- 量的問題,從蔣偉寧部長開始,即推動大學來幫高中開預科
- 如果再同時考慮質與量,非把社大橋接進來不可
- 再以成功的教學,須整合課程與教學、輔導、社工、家庭教育四個系統的資源來說,須要走向「同村共養教育」
兩種典範與不對稱性
飼料雞會死的很慘––從「當代適應」看兩種教育典範
長期的願景
「自主學習典範」工具箱
老天沒有欠我們一個預先組裝好的「自主學習教育」,我們需要去發展許多「工具箱」讓想要推動「自主學習典範」的志士仁人們使用!來吧,大家捲起袖子一起幹。
一、跨校選修聯盟
網址:urclass.net
- 由實驗教育團體、社區大學、NGO、體制學校、獨立教育工作者共同組成。成立的目的在於融通學習資源,以支援我國實驗教育、體制學校教育與終身學習進展,透過平台化的運作機制,建構人才、學習者、課程、場地的合作分享網絡,運用分享精神及共享機制,鼓勵跨世代對話,減低教育資源的高低落差。打造台灣成為一所沒有屋頂的大學校。
- 目前的問題是課夠多,但人不夠多。
- 不申請登記立案,旨在一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之精神,想要發展出全國性跨校選修網絡。
- 團體年繳2000元。但獨立教育工作者代表或學生代表免繳年費。
- 至少每半年對盟員、聯盟友人、學生進行一次學習需求調查,並協調各項資源,儘量達成其選課需求。
二、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自主學習帶領者無法用傳統師培來培力。
目前有兩路常態性培力:
- 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辦的「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
- 以社群為依托的「海星培力」
三、發展同村共養教育
- 提倡「同村共養」的價值觀
- 催化老師、心理師、社工師、終身學習合作
- 建構「里」的參與主體
- 整合地方的:地理、生命記憶、生活功能、生涯發展資源
- 論述「台灣就是在地」
- 橋接課綱的社會探究與實作、科學探究與實作、微課程
四、基本內容發展
- 目前已有「動手學科學」、「百事數學」等發展
- 還須其他基本內容也有團隊發展
五、推動自主學習輔導平台
三月會以組課的方式發動,此番組課預計半年
六、政府補助要點整理平台
七、實驗教育光譜與審議優化
八、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
目前已有推動小組,須再招兵買馬,因為要克服的阻力最大。
九、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專案
幫體制學校也幫社大
主題分享
- 探討群學主體的本質
- 正負能量與群學主體
- 群我與個體我互為主體
- 同儕成員之間的相處互動
- 特殊學習需求(一)
- 特殊學習需求(二)
- 新典範的人才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