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行 1: 行 1:
 
[[分類:小額募款]]
 
[[分類:小額募款]]
 +
<details><summary>①發展全民國防教育(wpnd)</summary>
 +
# 建全全民國防教育基礎
 +
#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十三單元 / 建構施教聯盟
 +
# 擔當全民國防教育諸友軍的 NGO HUB
 +
#*在微社群中設置全民國防教育諸友軍聯絡員(鄭婷如),並提供他各友軍原有的人脈
 +
#*每季(三個月)巡迴拜訪友軍一輪:了解各友軍的內部是否有調整?目前狀態如何?工作重心何在?
 +
# 進化全民國防補助要點
 +
# 調查現場施教意願 / 媒合現場施教
 +
#*與司長談 / 與部長談
 +
#*對全台實驗教育機構、團體發「學習意願調查」
 +
#*對 30 所社大連結十二年國教種子社大發「學習意願調查」
 +
#*起草體制學校「學習意願調查」清單,優先以北部高中為主
 +
</details>
 +
<details><summary>②促成台灣實驗教育的對話與合作(teedc)</summary>
 +
# 舉辦台灣實驗教育國是會議期前討論Ⅰ~Ⅲ
 +
# 設計並實施自主學習平價化實驗
 +
#*全程紀錄成「產品型錄」 => 選項目 / 選合作機構與團體 / 找贊助
 +
# 合力推進實驗教育補助 => 拿槍抵住教育部與國教署的腰眼
 +
# 與文官討論他們可以接受的補助核結模式。
 +
# 標定科層文官的治理高點,為「國教署署長」。例如十年前關於實驗教育政策的拍板,由邱乾國決策,後來改與彭富源商討。現在則較為模糊。
 +
# 透過教育部實驗教育規範審查 => 形成實驗教育規範的基礎共識:公共性(平價化的、可平等取得的);接納多元學習;自定義福祉
 +
# 以「自定義福祉 / 自我負責 / 客觀參照 / 發展歷程」去形塑自主學習的自我評價體系
 +
# 改良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會 => 支持型審議
 +
#*角色由被動的准駁,再加入主動的輔導、陪伴兩種角色
 +
#*實驗教育審議委員之間增加共振 => 同儕評價 / 同儕成長 => 多元組成未必會具有接受多元價值、包容多元教育
 +
#*#設定理念許可區(兩公約定的很明確):在許可區內不可以用委員個人的理念准駁申請者的教育理念<table style='border:none'><tr><td style='border:none'>綜上,人民可以「學生本人」(不是其父母,當然更不<br/>是其老師和校長)信仰之宗教及道德教育為理由,要辦<br/>實驗教育(含學校實驗教育),但是:</td></tr><tr><td style='border:none'><ol><li>須符合國家所規定或認可最低教育標準。這一<br/>點國家法律交給審議會把關和判斷。</li><li>應謀人格及人格尊嚴意識之充分發展。所以「<br/>洗腦式」的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不能辦。</li><li>增強對人權與基本自由之尊重。所以「支持黨<br/>專政」的教育不能辦。</li><li>應使人人均能參加自由社會積極貢獻。所以「<br/>脫離社會」的教育不能辦。</li><li>應促進各民族間及各種族、人種或宗教團體間<br/>之了解、容恕及友好關係。所以培養「聖戰士<br/>」或敵視其他族群與社群的教育不能辦。</li><li>應推進聯合國維持和平之工作。所以提倡侵略<br/>的教育不能辦。</li></ol></td></tr></table>
 +
#*#不可以用應試教育的學科成績准駁申請者的學習計畫 => 學習可以與應試教育無關
 +
#*實驗教育審議委員增加輔導角色 =>
 +
#*實驗教育審議委員增加陪伴角色
 +
#*配置給召集人定額的行政資源(助理或金額) => 強化委員會透明度
 +
#*強化委員的提案空間與提案執行能力
 +
# 提出修法議程,以戰迫和:增加實驗教育排除之法律 / 支持型審議 / 非教育券的合理補助
 +
# 找合作縣市,將裁廢校改成實驗教育暨自主學習支援中心(或園區)
 +
# 找合作縣市,與地方政府研議「實驗教育補充規定」
 +
# 若找不出合作縣市,微社群自己以跨縣諮詢+家長學生諮詢+辦學者諮詢+體制學校諮詢為基礎去設計並試行「地方政府補助規定」
 +
# 建立長連結去擔擔八種實驗教育相關角色的 NGO hub
 +
# 催生良好的自主學習陪伴者
 +
# 幫助機構、團體、學校運作
 +
#*助宜蘭人文國中小脫困
 +
</details>
 +
<details><summary>③重建教育經費保障(REFP)</summary>
 +
# 建構「重建教育經費保障」的社運聯盟
 +
# 教育品質指標研究
 +
# 系統性將實驗教育納入各種補助要點,以及擴充其內涵覆蓋實驗教育的需求。
 +
# 把自主學習納入教育經費的設算邏輯。
 +
</details>
 +
<details><summary>④維護「自主學習核心文件」</summary>
 +
# 拉實驗教育機構進「社大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
 +
# 透過後設工作小組,維護「自主學習核心文件」
 +
</details>
 +
<details><summary>⑤AI時代教育重設定(YLN)</summary>
 +
# 探討 Go Basic 下的群學綱領 / 班本課程
 +
# AI時代教育重設定:學科重估價值 / 發明新的學科網絡關係
 +
# AI時代教育重設定:基本學力重定義
 +
</details>
 +
<details><summary>⑥用來看懂世界的「動手學科學」(s4e)</summary>
 +
#發展:用來看懂世界的「動手學科學」
 +
</details>
 +
<details><summary>⑦維運自主學習的「長連結」網絡(ALPS)</summary>
 +
# 建立教育現場自主學習的「長連結」網絡
 +
</details>
 +
<details><summary>⑧社大青銀共學社群</summary>
 +
# 發展社大青銀共學社群
 +
# 重新結合「終身學習公共化 / 青年彈性學習」
 +
</details>

於 2025年5月14日 (三) 11:16 的修訂

①發展全民國防教育(wpnd)

  1. 建全全民國防教育基礎
  2.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十三單元 / 建構施教聯盟
  3. 擔當全民國防教育諸友軍的 NGO HUB
    • 在微社群中設置全民國防教育諸友軍聯絡員(鄭婷如),並提供他各友軍原有的人脈
    • 每季(三個月)巡迴拜訪友軍一輪:了解各友軍的內部是否有調整?目前狀態如何?工作重心何在?
  4. 進化全民國防補助要點
  5. 調查現場施教意願 / 媒合現場施教
    • 與司長談 / 與部長談
    • 對全台實驗教育機構、團體發「學習意願調查」
    • 對 30 所社大連結十二年國教種子社大發「學習意願調查」
    • 起草體制學校「學習意願調查」清單,優先以北部高中為主

②促成台灣實驗教育的對話與合作(teedc)

  1. 舉辦台灣實驗教育國是會議期前討論Ⅰ~Ⅲ
  2. 設計並實施自主學習平價化實驗
    • 全程紀錄成「產品型錄」 => 選項目 / 選合作機構與團體 / 找贊助
  3. 合力推進實驗教育補助 => 拿槍抵住教育部與國教署的腰眼
  4. 與文官討論他們可以接受的補助核結模式。
  5. 標定科層文官的治理高點,為「國教署署長」。例如十年前關於實驗教育政策的拍板,由邱乾國決策,後來改與彭富源商討。現在則較為模糊。
  6. 透過教育部實驗教育規範審查 => 形成實驗教育規範的基礎共識:公共性(平價化的、可平等取得的);接納多元學習;自定義福祉
  7. 以「自定義福祉 / 自我負責 / 客觀參照 / 發展歷程」去形塑自主學習的自我評價體系
  8. 改良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會 => 支持型審議
    • 角色由被動的准駁,再加入主動的輔導、陪伴兩種角色
    • 實驗教育審議委員之間增加共振 => 同儕評價 / 同儕成長 => 多元組成未必會具有接受多元價值、包容多元教育
      1. 設定理念許可區(兩公約定的很明確):在許可區內不可以用委員個人的理念准駁申請者的教育理念
        綜上,人民可以「學生本人」(不是其父母,當然更不
        是其老師和校長)信仰之宗教及道德教育為理由,要辦
        實驗教育(含學校實驗教育),但是:
        1. 須符合國家所規定或認可最低教育標準。這一
          點國家法律交給審議會把關和判斷。
        2. 應謀人格及人格尊嚴意識之充分發展。所以「
          洗腦式」的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不能辦。
        3. 增強對人權與基本自由之尊重。所以「支持黨
          專政」的教育不能辦。
        4. 應使人人均能參加自由社會積極貢獻。所以「
          脫離社會」的教育不能辦。
        5. 應促進各民族間及各種族、人種或宗教團體間
          之了解、容恕及友好關係。所以培養「聖戰士
          」或敵視其他族群與社群的教育不能辦。
        6. 應推進聯合國維持和平之工作。所以提倡侵略
          的教育不能辦。
      2. 不可以用應試教育的學科成績准駁申請者的學習計畫 => 學習可以與應試教育無關
    • 實驗教育審議委員增加輔導角色 =>
    • 實驗教育審議委員增加陪伴角色
    • 配置給召集人定額的行政資源(助理或金額) => 強化委員會透明度
    • 強化委員的提案空間與提案執行能力
  9. 提出修法議程,以戰迫和:增加實驗教育排除之法律 / 支持型審議 / 非教育券的合理補助
  10. 找合作縣市,將裁廢校改成實驗教育暨自主學習支援中心(或園區)
  11. 找合作縣市,與地方政府研議「實驗教育補充規定」
  12. 若找不出合作縣市,微社群自己以跨縣諮詢+家長學生諮詢+辦學者諮詢+體制學校諮詢為基礎去設計並試行「地方政府補助規定」
  13. 建立長連結去擔擔八種實驗教育相關角色的 NGO hub
  14. 催生良好的自主學習陪伴者
  15. 幫助機構、團體、學校運作
    • 助宜蘭人文國中小脫困

③重建教育經費保障(REFP)

  1. 建構「重建教育經費保障」的社運聯盟
  2. 教育品質指標研究
  3. 系統性將實驗教育納入各種補助要點,以及擴充其內涵覆蓋實驗教育的需求。
  4. 把自主學習納入教育經費的設算邏輯。

④維護「自主學習核心文件」

  1. 拉實驗教育機構進「社大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
  2. 透過後設工作小組,維護「自主學習核心文件」

⑤AI時代教育重設定(YLN)

  1. 探討 Go Basic 下的群學綱領 / 班本課程
  2. AI時代教育重設定:學科重估價值 / 發明新的學科網絡關係
  3. AI時代教育重設定:基本學力重定義

⑥用來看懂世界的「動手學科學」(s4e)

  1. 發展:用來看懂世界的「動手學科學」

⑦維運自主學習的「長連結」網絡(ALPS)

  1. 建立教育現場自主學習的「長連結」網絡

⑧社大青銀共學社群

  1. 發展社大青銀共學社群
  2. 重新結合「終身學習公共化 / 青年彈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