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教育經費保障/形勢與運動」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立內容為「分類:重建教育經費保障 ====教育財政的當前形勢====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我國政府教育經費應佔政府收入淨…」的新頁面)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分類:重建教育經費保障]]
+
[[分類:重建教育經費保障]]__NOTOC__
 
====教育財政的當前形勢====
 
====教育財政的當前形勢====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我國政府教育經費應佔政府收入淨額的 23% (不含舉債收入),每年約 8000~9000 億的教育經費。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我國政府教育經費應佔政府收入淨額的 23% (不含舉債收入),每年約 8000~9000 億的教育經費。
行 11: 行 11:
 
#*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第 30 條第 3 項「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已被繞過,變成沒有意義。
 
#*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第 30 條第 3 項「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已被繞過,變成沒有意義。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 3 條、第 10 條已變成「具文」。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 3 條、第 10 條已變成「具文」。
# 我在 8.26 會上反對無果後,繼而在 8.28 與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開始倡議「教育財政,藍綠休兵」,發動「重建教育經費保障,參見全國同胞列車」。
+
# 我在 8.26 會上反對無果後,繼而在 8.28 與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開始倡議「'''教育財政,藍綠休兵'''」,發動「'''重建教育經費保障,參見全國同胞列車'''」。
# 教育部綜綜規司也已委託我進行研究,怎麼重建《財劃法》修法後的教育經費計算公式。
+
# '''教育部'''綜綜規司也已'''委託我'''進行'''研究'',怎麼'''重建《財劃法》修法後的教育經費計算公式'''。
  
 
要恢復教育經費保障,必須研究、社運、立法遊說三方面同步推動,才有辦法。
 
要恢復教育經費保障,必須研究、社運、立法遊說三方面同步推動,才有辦法。
 +
 
====(一)立法====
 
====(一)立法====
 
# 立委中要有人認同「教育財政,藍綠休兵」,而且是仇恨值較低的立委,我建議找柯志恩委員和范雲委員,再由兩位委員找其他委員。
 
# 立委中要有人認同「教育財政,藍綠休兵」,而且是仇恨值較低的立委,我建議找柯志恩委員和范雲委員,再由兩位委員找其他委員。

於 2025年11月12日 (三) 16:06 的最新修訂

教育財政的當前形勢

  1.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我國政府教育經費應佔政府收入淨額的 23% (不含舉債收入),每年約 8000~9000 億的教育經費。
  2. 依《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行政院設「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管教育經費編列邏輯=>編列公式=>編列數字,教育部設「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管 300 多個補助要點。
  3. 我是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委員(民間代表)
  4. 也是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委員(民間代表)
  5. 今年由於有國防支出須逾 GDP 3% ,以及美國對等關稅須補助企業免於倒閉的政府財政壓力,再加上教育界表現的無比軟弱,既看不出有連結的能力,更看不出有發聲的意願,於是在今年 8.26 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上,行政院主計處藉口《財劃法》修法,超刪中央政府 345 億教育預算,推倒了教育經費法定保障。
  6. 目前:
    • 2025 年之前的各縣市基本需求差短補助(補窮縣教育機會均等)已全數刪除
    • 2025 年之前補助各縣市基本教育設施:照明、飲水、電費、營養午餐、資訊設備折舊、英語外師…,大部分刪除,改以「計畫型補助」執行一部分,變成用補助要點管理
    •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第 30 條第 3 項「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已被繞過,變成沒有意義。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 3 條、第 10 條已變成「具文」。
  7. 我在 8.26 會上反對無果後,繼而在 8.28 與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開始倡議「教育財政,藍綠休兵」,發動「重建教育經費保障,參見全國同胞列車」。
  8. 教育部'綜綜規司也已委託我進行研究,怎麼重建《財劃法》修法後的教育經費計算公式

要恢復教育經費保障,必須研究、社運、立法遊說三方面同步推動,才有辦法。

(一)立法

  1. 立委中要有人認同「教育財政,藍綠休兵」,而且是仇恨值較低的立委,我建議找柯志恩委員和范雲委員,再由兩位委員找其他委員。
  2. 設計補強《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 3 條、第 10 條及新增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條款。
  3. 說服行政院、立法院、地方政府基本上不反對。
  4. 走過提案、交付委員會、審查、二三讀等流程。

(二)研究

  1. 查出過去十年中央政府教育預算/決算,佔中央政府歲入凈額的比重
  2. 比較完中央與 22 縣市 2025 年至 2026 年全部的教育相關的預決算。尤其是補助部分。
  3. 要到全部公保資料與勞保資料,知道全國各級學校全部用人情形。
  4. 組織中央與 22 縣市教育經費研究的微社群,高雄部分希望柯志恩委員辦公室能參與。
  5. 一方面培養教育財政的人才,一方面重建教育經費保障與教育財政治理能量。

(三)社運

  1. 組織 50 場 「重建教育經費保障,參見全國同胞列車」(客廳會或座談會)。目前已辦完 7 場,正在策畫下一輪 7 場。
  2. 有源源不斷的中央廚房,提供給各地手冊與簡報檔,並辦理種籽人員培訓。
  3. 爭取教師組織、家長組織、校長組織、各地社大理解與認同。
  4. 需要募款,我們 / 中生代 / 青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