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簡表」修訂間的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3 次修訂) | |||
行 3: | 行 3: | ||
<tr><th>危</th><th>策</th><th>倡議</th><th>圖示</th><th>窗口</th><th>協助</th><th>成員</th><th>主訴求</th><th>之前活動</th><th>當前活動</th><th>代稱</th><th>活動腹地</th><th>可用財源</th><th>業務計畫</th></tr> | <tr><th>危</th><th>策</th><th>倡議</th><th>圖示</th><th>窗口</th><th>協助</th><th>成員</th><th>主訴求</th><th>之前活動</th><th>當前活動</th><th>代稱</th><th>活動腹地</th><th>可用財源</th><th>業務計畫</th></tr> | ||
− | <tr><th>一</th><th>①</th><th>福留子孫路<br/>徑圖基金</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福留子孫路徑圖基金簡介|💸]]</th><th>任懷鳴</th><th>丁志仁<br/>蔡杏芬</th><td>謝國清,莊福泰,黃志順<br/> | + | <tr><th>一</th><th>①</th><th>福留子孫路<br/>徑圖基金</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福留子孫路徑圖基金簡介|💸]]</th><th>任懷鳴</th><th>丁志仁<br/>蔡杏芬</th><td>謝國清,莊福泰,黃志順<br/>林怡廷,沈潔伃,柯穎瑄<br/>丁志仁,任懷鳴</td><td><details><summary>目標:</summary>1.復振常民政治<br/>2.催化青年世代團結<br/>3.再建教育財政秩序<br/> (重建教育經費保障)<br/>4.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br/> 公共化<br/>5.促成實驗教育對話與<br/> 合作<br/>6.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br/></details></td><th>振鐸四十週年</th> |
<td><details><summary>重點工作:</summary> | <td><details><summary>重點工作:</summary> | ||
* 建構不爛不亂的作業系統 | * 建構不爛不亂的作業系統 | ||
行 39: | 行 39: | ||
</tr> | </tr> | ||
− | <tr><th>二</th><th>②</th><th>重建教育<br/>經費保障<br/></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重建教育財政秩序簡介|💰]]</th><th>謝國清<br/>丁志仁</th><th>蔡杏芬</th><td>部分基金管理人,如:<br/> | + | <tr><th>二</th><th>②</th><th>重建教育<br/>經費保障<br/></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重建教育財政秩序簡介|💰]]</th><th>謝國清<br/>丁志仁</th><th>蔡杏芬</th><td>部分基金管理人,如:<br/>丁志仁,謝國清,任懷鳴<br/>沈潔伃</td> |
<td><details><summary>目標:</summary> | <td><details><summary>目標:</summary> | ||
# 恢復教育經費保障 | # 恢復教育經費保障 | ||
行 48: | 行 48: | ||
<th>無</th> | <th>無</th> | ||
<td><details><summary>重點工作:</summary> | <td><details><summary>重點工作:</summary> | ||
− | # | + | # 發動公開信連署 |
+ | # 串連民間社運網絡 | ||
# 再修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 # 再修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 ||
# 舉辦教育財政人才培力工作坊 | # 舉辦教育財政人才培力工作坊 | ||
# 進行教育品質指標研究 | # 進行教育品質指標研究 | ||
# 維護補助要點資料庫 | # 維護補助要點資料庫 | ||
− | |||
# 舉辦OST與國是論壇 | # 舉辦OST與國是論壇 | ||
# 拜會並聯合政黨與政治人物 | # 拜會並聯合政黨與政治人物 | ||
行 143: | 行 143: | ||
</tr> | </tr> | ||
− | <tr><th rowspan=4>⑤</th><th>維護「自主學<br/>習基礎文件」</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維護「自主學習基礎文件」簡介|📜]]</th><th>丁志仁</th><th>游士賢<br/>李頎1</th><td>謝國清,莊福泰,陳健一<br/>劉桂光</td><td></td><th></th><td></td><th>ALBD</th> | + | <tr><th rowspan=4>⑤</th><th>維護「自主學<br/>習基礎文件」</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維護「自主學習基礎文件」簡介|📜]]</th><th>丁志仁</th><th>游士賢<br/>李頎1</th><td>謝國清,莊福泰,陳健一<br/>劉桂光</td><td><details><summary>持續維護《自主學習基礎文件》以</summary>1.澄清關於「自主學習」的各項相關概念<br/> 2.推進「社大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br/>3.促成實驗教育、體制學校及社大三方之合作</td><th></th><td></td><th>ALBD</th> |
<td><details><summary>主要腹地</summary> | <td><details><summary>主要腹地</summary> | ||
# 後設工作小組 | # 後設工作小組 | ||
行 162: | 行 162: | ||
</tr> | </tr> | ||
− | <tr><th>近未來數位公民</th><th>[[wbn::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諸微社群/近未來數位公民簡介|🧭]]</th><th>林怡廷<br/>丁志仁</th><th>李頎2</th><td>丁志仁</td><td> | + | <tr><th>近未來數位公民</th><th>[[wbn::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諸微社群/近未來數位公民簡介|🧭]]</th><th>林怡廷<br/>丁志仁</th><th>李頎2</th><td>丁志仁</td><td><details><summary>目標:</summary>1.自然人與 AI 協作<br/>2.資訊查找與辨識<br/>3.當代的資訊治理<br/>4.維護個人福祉</details></td> |
<td><details><summary>23 個課次:</summary> | <td><details><summary>23 個課次:</summary> | ||
1.開「自然人與 <br/> AI 協作」課,6<br/> | 1.開「自然人與 <br/> AI 協作」課,6<br/> | ||
行 179: | 行 179: | ||
</tr> | </tr> | ||
− | <tr><th>用來看懂世界的<br/>「動手學科學」</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動手學科學簡介|🔍]]</th><th>丁志仁</th><th>李頎</th><td>林芸伍,陳佳琳,鄭婷如<br/>家長圈,機構實驗教育</td>< | + | <tr><th>用來看懂世界的<br/>「動手學科學」</th><th>[[計畫項目與微社群/諸微社群/動手學科學簡介|🔍]]</th><th>丁志仁</th><th>李頎</th><td>林芸伍,陳佳琳,鄭婷如<br/>家長圈,機構實驗教育</td><td><details><summary>目標:</summary>1.推廣新典範:學科學是為了看懂世界<br/>2.各單元須合於:使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現象;學生動手作;有探究問題;CC 授權<br/>3.找出物質科學 97 個「基礎」的原理和現象<br/>4.換掉體制學校科學教育以「應試」為導向的舊傳統</details></td>待</th><th>待</th><th></th><th>s4e</th> |
<td><details><summary>主要腹地</summary> | <td><details><summary>主要腹地</summary> | ||
#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科教老師 | #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科教老師 | ||
行 218: | 行 218: | ||
</tr> | </tr> | ||
− | <tr><th>⑥</th><th>青銀共學</th><th>[[青銀共學社群簡介|🧑👵]]</th><th>度昀奇</th><th>陸皓昀</th><td>周妍妍,辜詩吟,彭惠美<br/>陳懷萱</td>< | + | <tr><th>⑥</th><th>青銀共學</th><th>[[青銀共學社群簡介|🧑👵]]</th><th>度昀奇</th><th>陸皓昀</th><td>周妍妍,辜詩吟,彭惠美<br/>陳懷萱</td><td><details><summary>目標:</summary>1.延長健康餘命<br/>2.推進跨世代對話與共融共學<br/>3.促進大齡同胞的身心健康與發展<br/>4.重視大齡同胞的物質性生活維持(理財、居住、旅行)<br/>5了解全球青銀共學趨勢<br/>6.倡議公共治理應支持大齡國民之需求<br/></details></td><th>待</th><th></th><th>???</th><td>活動腹地</td> |
<td> | <td> | ||
1.新莊社大<br/> | 1.新莊社大<br/> |
於 2025年9月29日 (一) 15:57 的最新修訂
待
危 | 策 | 倡議 | 圖示 | 窗口 | 協助 | 成員 | 主訴求 | 之前活動 | 當前活動 | 代稱 | 活動腹地 | 可用財源 | 業務計畫 |
---|---|---|---|---|---|---|---|---|---|---|---|---|---|
一 | ① | 福留子孫路 徑圖基金 | 💸 | 任懷鳴 | 丁志仁 蔡杏芬 | 謝國清,莊福泰,黃志順 林怡廷,沈潔伃,柯穎瑄 丁志仁,任懷鳴 | 目標:1.復振常民政治2.催化青年世代團結 3.再建教育財政秩序 (重建教育經費保障) 4.推進自主學習與學習 公共化 5.促成實驗教育對話與 合作 6.促進台灣靭性與安全 | 振鐸四十週年 | 重點工作:
|
WNRF | 主要腹地:
|
小額贊助 |
振鐸會務 |
二 | ② | 重建教育 經費保障 | 💰 | 謝國清 丁志仁 | 蔡杏芬 | 部分基金管理人,如: 丁志仁,謝國清,任懷鳴 沈潔伃 |
目標:
|
無 | 重點工作:
|
REFP | 全部民間 教育團體 |
福留子孫基金 |
福留子孫 |
三 | ③ | 發展全民 國防教育 | 🛡️ | 任懷鳴 | 鄭婷如 | 周樂生,楊雨青,丁志仁 黃思宇,度昀奇 |
讓台灣人民:1.認知到習近平正 |
已辦理 35 個活動 | 重點工作:1.發展全民國防教育十三 |
wpnd | 主要腹地
|
教育部/學特司/ |
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
四 | ④ | 促成台灣實驗教 育的對話與合作 | 🤝 | 劉士弘 | 閉恩濡 | 黃志順,林怡廷,沈潔伃 丁志仁 |
推動以下事項1.推動平價化的自主學習,在體制內有實踐案例2.擬改善審議制度,建立創制型審議機制雛形 3.建構「陪伴型教育者/自主學習帶領者」培育機制 4.協助縣市自學生媒合資源 5.協助縣市團體、機構經營問題 6.延續第四、五點,形成與縣市合作的獨立實驗教育中心(第三方,非政府) | 1.自動連例會 2.TEEDCI,Ⅱ,Ⅲ |
重要工作:1.落實實驗教育者合法權益 |
TEEDC | 重要腹地
|
(光譜平台) |
實驗教育 |
⑤ | 維護「自主學 習基礎文件」 | 📜 | 丁志仁 | 游士賢 李頎1 | 謝國清,莊福泰,陳健一 劉桂光 | 持續維護《自主學習基礎文件》以1.澄清關於「自主學習」的各項相關概念2.推進「社大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 3.促成實驗教育、體制學校及社大三方之合作 | ALBD | 主要腹地
|
1.社大連結12年國教 |
教育自造者培力 |
|||
近未來數位公民 | 🧭 | 林怡廷 丁志仁 | 李頎2 | 丁志仁 | 目標:1.自然人與 AI 協作2.資訊查找與辨識 3.當代的資訊治理 4.維護個人福祉 |
23 個課次:1.開「自然人與 |
YLN | 活動腹地 |
青年彈性學習 |
跨校選修體系/組課 |
|||
用來看懂世界的 「動手學科學」 | 🔍 | 丁志仁 | 李頎 | 林芸伍,陳佳琳,鄭婷如 家長圈,機構實驗教育 | 目標:1.推廣新典範:學科學是為了看懂世界2.各單元須合於:使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現象;學生動手作;有探究問題;CC 授權 3.找出物質科學 97 個「基礎」的原理和現象 4.換掉體制學校科學教育以「應試」為導向的舊傳統 | 待 | s4e | 主要腹地
|
1.信誼基金會 |
全民科學平台 |
|||
維運自主學習的 「長連結」網絡 | 🌐 | 窗口 | 李頎1 | 待 | 待 | ALPS | 重要腹地
|
(自帶培) |
教育自造者培力 |
||||
⑥ | 青銀共學 | 🧑👵 | 度昀奇 | 陸皓昀 | 周妍妍,辜詩吟,彭惠美 陳懷萱 | 目標:1.延長健康餘命2.推進跨世代對話與共融共學 3.促進大齡同胞的身心健康與發展 4.重視大齡同胞的物質性生活維持(理財、居住、旅行) 5了解全球青銀共學趨勢 6.倡議公共治理應支持大齡國民之需求 | 待 | ??? | 活動腹地 |
1.新莊社大 |
教育再公共化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