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辧教育落花生「群學」OST」修訂間的差異
(建立內容為「分類:開門辦教育落花生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ch51-ds4g-szu7-f8tm-us0r 1C]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f246-e7ak-z9a4-obnd-axt…」的新頁面) |
(→全班討論)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5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 | [[分類:開門辦教育落花生]] | + | [[分類:開門辦教育落花生]]__NOTOC__ |
+ | ==OST說明及提案== | ||
+ | ===活動流程:=== | ||
+ | ::19:30 ~19:40 活動說明 | ||
+ | ::19:40 ~19:20 OST(1A、1B、1C) | ||
+ | ::20:20 ~21:00 OST(2A、2B、2C) | ||
+ | ::21:00~21:10 評價時段 | ||
+ | ::21:10~21:30 評點前二名,可取得向全班報告,爭取進一步推進執行的機會。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width=50%> | ||
+ | <tr><th colspan=3>''本日 OST 使用的 7 個連結''</th></tr> | ||
+ | <tr><th colspan=3>[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c0bi-dpdi-r7su-ah9h-udaz 提案單]</th></tr> | ||
+ | <tr><th>[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8f4d-piuy-tyzb-3pnf-bsny 1A]</th><th>[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i8xo-zato-yut2-qqk0-uem1 1B]</th><th>[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ch51-ds4g-szu7-f8tm-us0r 1C]</th></tr> | ||
+ | <tr><th>[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10qi-cp9y-pu6z-u1sg-nh0f 2A]</th><th>[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uc0m-n04h-9sqp-2ko5-2pz7 2B]</th><th>[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f246-e7ak-z9a4-obnd-axtf 2C]</th></tr> | ||
+ | </table> | ||
− |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 | + | ===OST基本流程如下:=== |
− | + | #由活動發起人設定大方向 | |
+ | #與會者發起「討論主題」並張貼於預定討論的時段 | ||
+ | #依時段及題目與會者流動式的聚集討論,並撰寫紀錄 | ||
+ | #各場討論將紀錄張貼於「新聞牆」上,由所有與會者投票評點 | ||
+ | #收尾回饋 | ||
+ | #展開後續行動 | ||
+ | |||
+ | 各「討論主題」的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 | ||
+ | #預先約定的時間到了,要召集會議。 | ||
+ | #盡量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 | ||
+ | #找人做會議記錄。 | ||
+ | |||
+ |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img src='http://jendo.org/~游士賢/share/pic/海星/OST_Poster_灰階.png' width='450' height='282'/></div> | ||
+ | 四條規則是: | ||
+ | #出席的人都是最適當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 | ||
+ | #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 ||
+ | #不管何時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 ||
+ | #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 | ||
+ | |||
+ | ===活動說明:=== | ||
+ | 本日倡議的大方向:<font color='red'>群學</font> | ||
+ | *可以是聊某一個主題,也可以是行動倡議 | ||
+ | *[http://urclass.net:9001/p/20111215OST 開門辦教育落花生OST] | ||
+ |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c0bi-dpdi-r7su-ah9h-udaz 提案單] | ||
+ | |||
+ | ===conceptboard使用說明:=== | ||
+ | #點選網址進入,如點選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c0bi-dpdi-r7su-ah9h-udaz 進入本次提案頁面。 | ||
+ | #工具列說明: | ||
+ | #:Login 進入<br/><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跨校選修/193/conceptboard工具列.png' width='532' height='300'/> | ||
+ | #:Guest 進入<br/><img src='http://jendo.org/uploadFiles/跨校選修/193/1221.PNG' width='500' height='100'/> | ||
+ | #更多說明:[http://jendo.org/uploadFiles/閉恩濡/CONCEPTBOARD詳細懶人包.pdf conceptboard使用說明] | ||
+ | ==全班報告== | ||
+ | ===1B群外的人為什麼想騙你?=== | ||
+ | 倡議人丁丁:<BR/>對於資訊的辨別,應該要形成一種辨識能力,讓閱聽者能夠得到真實而有意義的知識及技能。當信任變成珍稀資源之後,我們希望從小教養小孩,是把資訊辨識能力,當作小孩具有數位公民的基本能力,像是查證、獨處、辨識的能力。 | ||
+ | 希望全班同學提供,各種有利於教養出出色數位公民的方法。 | ||
+ | |||
+ | 楊玲:<br/>我的理解是,可以在現在的教育裡面,加上一些跟信息素養相關的內容,一些題目、問題,讓學生去實踐、辨別信息的程度,讓學生討論。 | ||
+ | |||
+ | |||
+ | |||
+ | 榮良:<br/>不想被騙這件事情,我想是每個人都想做到的。主要就是說,怎樣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很鞏固,有邏輯,不會因為情緒等就盲目信從。所以我是覺得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概念。(邏輯思辨的訓練) | ||
+ | |||
+ | 文晴:<br/>贊同前面兩位說的,我自己的小孩從小就習慣跟他對話,在材料部分,日常的新聞、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們發生的事情,就是要跟他們討論,有時也會有哲學故事,主要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在材料中發現其中的因果性、問題的思考,或是怎麼樣去分辨什麼是真的。 | ||
+ | |||
+ | 丁丁:我補充兩點, | ||
+ | *一是要時時提防演算法,所以譬如說,對我來講,我會經常性,至少每週一次,去把各個網頁,像是YouTube裡面的觀片紀錄清掉,讓演算法可以重新刷掉。 | ||
+ | *第二,盡量跑出同溫層,因為同溫層通常有回音效果,通常會接受一直回音的消息或訊息,所以對我來講,會看兩份報紙,會看自由時報跟聯合報,兩者差異大,也會有形形色色的資訊來源。 | ||
+ | |||
+ | 樂生:<br/>固有的價值觀跟觀念被共感,別人投放的東西才會有用。 | ||
+ | *第一,跟丁丁說的有點像,當我們自己在認同,不管是別人投放的訊息或廣告時,嘗試去想,如果我是站在反面的人時,有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支持,跟我完全不一樣意見的人。如果可以找到完全反對意見的理由時,可能我是正在被投放單一訊息,不然我怎麼老看到同一面向;如果跟我反方的立論可行,我會比較支持正面立場而不是另外一面不是我全然認知的,我自己要去省思一下,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共感,或是會站在某一邊。 | ||
+ | *第二個難度就很高了,當我們有情緒、想法,認同或反對時,要去看這時我心態是不是平衡的,當我有某一種心態出現時,就不要那麼快去站立場,所以時常保持平常心,觀照自己是不是在擺盪中,這是比較根本的,但至難度高的。 | ||
+ | |||
+ | 穎瑄:<br/>避免二元真假對立,思考發出訊息的人的意圖是什麼?很多時候,發訊息的人可能是出於關心,覺得這個資訊很重要所以轉傳,我們看到疑似假訊息時,可以去思考為什麼這個人會傳這個訊息,有時候也可以視作為是關心身邊周圍的人的一種。<br/>另外,在教育上,可以多問開放式的問題,例如,引導學習者說,你怎麼會這樣想?一步步帶給學習者思考的能力跟辨析自己的思維。 | ||
+ | |||
+ | ===1C如何評估群學的成效?=== | ||
+ | 倡議人穎瑄:想請大家提供對於共振的想法。 | ||
+ | |||
+ | 樂生:<br/>我們談很多共振,是因為要分辨'''群學的成效''',而不是要看自己學習的成效,所以要創造群學就是要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那就必須要有共振出現,所以想要進一步去談共振是什麼樣子,而不是負能量的堆積。我們上次討論已經提了滿多點,那會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線上可以被提出。 | ||
+ | |||
+ | 文晴:<br/>我有個好奇,有另外一個主題在談群學的負能量,所以我覺得可以一起談,怎麼樣群學的正能量會大於負能量,或是怎麼樣是共振的失敗?有沒有辦法去防止失敗,讓他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 ||
+ | |||
+ | 丁丁:<br/>好的共振、不好的共振都會累積,譬如說,大家在協作過程中發脾氣、發懶、不負責任,或是採去人人為我而我還是為自己的態度,這些都會相互影響,當成員中有人這樣做時,別人會跟著做,這時候團體中就需要另外一些人放出正能量,跟剛剛講的那些負能量相互中和。像是有人會只為自己不管夥伴,這時就要群體中有些人比較不愛計較,讓他一點沒關係,通常,我就會在群體中放大約1/3的跟我們有同樣理念的,讓負能量不會一直累積,不然當大家越來越不相挺時,群就會瓦解。 | ||
+ | |||
+ | 心怡:<br/>我對於共振的螺旋向下很有感覺,我也好奇,共振當中,老師的角色要涉入到什麼程度? | ||
+ | |||
+ | 丁丁:<br/>老師要盡可能幫助整個群體'''立約成責''',也就是避免有成員可以把他造成的後果外部化給大家。就是一定要有人在群體中劃界線,當有人越線時不做鄉愿,這事情如果不處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這時當某個約但失敗了,那就要去倡議立新約,或是去省思,當初這個約是否不是君子之約,或者是有什麼樣的問題在其中,當有人開始用君子之約行小人之事,大家可能就要把君子風度收起來,去認真討論怎麼避免把'''行為成果外部化'''。此外,基本上均優是群體共識及信樣,一但有人破壞,很多約就會做不下去。 | ||
+ | |||
+ | ===2A體制內如何倡議群學=== | ||
+ | 倡議人榮良: | ||
+ | *體制內108課綱第一屆畢業生已產生,十二年國教也串起來了,我查了一下,能夠推展群學的時間,就是自主學習、彈性學習,從小一到高中都有。<br/>自主學習則主要在高中。我之前看到的現象就是自主學習有點像放牛吃草,就是把學生丟到圖書館自己查資料,現在陽明還是清大有ewant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去學,但是這比較是專家教導的形式,而不是群學。<br/>我覺得群學就是讓學生可以自己去當課主,自己組課。 | ||
+ | *台灣有針對每校一年兩百萬資本門補助,我在想應該要訂一個百分之五或十的比例,是要讓高中生可以組課,邀請他想要學習的內容相關的老師、資源,可以被補助,而不一定是讓學校可以去買書買平板,這些都買到爛掉了,太多了,應該把一些錢花在軟實力上,這是第一個我希望台灣補助要點可以培養軟實力。 | ||
+ | *第二,我覺得群學是一個能力,如果從小要培養,那他應該是有分階段的關注要點,那我想國高中可能是自主組課的能力,那'''小學應該要關注什麼樣的能力培養?'''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 ||
+ | |||
+ | 美蓉: | ||
+ | *小蘋果樹大概在五六歲就嘗試組課,我們也很重視這樣的培養,我們覺得學到什麼知識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我自己思考我想要什麼樣的事情,而且我能去做,這是重要的。所以他們從小就可以組課,但是在這年齡段,他組的課可能比較簡單、比較單一。例如有個小朋友喜歡公主,他就希望定期有公主日,這天我們要穿什麼衣服、做什麼樣的事情,這也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是覺得小朋友也可以組課。 | ||
+ | *幾年前我有個二年級的學生,當時我們學生少,開了一個足球課,他很不喜歡,他就跟他同學說了這件事,他的媽媽就鼓勵他,這件事你要不要去跟老師聊聊,那他就跟同學討論,學校為什麼開足球課?學校政策是什麼?他如果不喜歡他可以怎麼做?他就寫了一張紙給我,寫著學校的初衷是什麼?那我們怎麼想?他就說也許學校是想要讓我們多運動,但是我們女孩子不喜歡,教練也太兇,那我們可不可以每週二有可戶外的時間,自己選擇徒步,他那時字還不會寫,我們那時看了以後,就給他投票,覺得他的想法很好,所以我們那學期就做了16次的自主鍛鍊培養。好幾年後,他說這件事做完後,自信度變成百分之百。這就是我舉的一個在小蘋果樹的一個案例,就是小朋友們自己組課。 | ||
+ | |||
+ | 碧雲:<br/>在體制內,但是我覺得,所有孩子都可以做自學跟他們自己想做的群學,但是大人有沒有建構安全的環境跟機制,如果有,再小都可以,所以就是場域有沒有辦法支持他做這件事。 | ||
+ | |||
+ | 丁丁:<br/>我很認同碧雲說的,就是小孩會看,大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要信任他,要給他按自己的意志做。 | ||
+ | |||
+ | 榮良:<br/>我覺得碧雲跟美蓉兩位都說得很好,我反而覺得,小學階段的組課跟當課主的經驗,如果他能遇到很好的大人,真的是人生很棒的經驗,那到了國高中,就可以憑自己實力,讓老師、大人信服。 | ||
+ | |||
+ | 丁丁:<br/>以台灣來說,空間是滿大的,因為小學除了少部分家庭想不開,這麼小就要削尖頭往上頂,不然是有寬裕學習的空間。那高中是現在改變方式,做了學習歷程檔案,給了老師、學生有了空間。反而國中現在是夾殺,既沒有小學寬裕學習的空間,也沒有像高中因為入學方式改變的帶動。 | ||
+ | |||
+ | 碧雲: | ||
+ | *就我所知,我之前在108教改的前導學校,我知道考試到制定108課綱的經驗,就是希望從高中從上往下延伸,所以剛剛聽起來滿不錯的,有感覺到高中有契機,那因為有這樣的契機,國中老師感覺到這件事,可能就有契機。 | ||
+ | *第二點是高中自學,我回憶起我兒子,他是高中自學生,但是跟他很好的朋友,兩個從小都在體制外,但是他的朋友成績好進到體制內,我兒子則是一路上自學,從這實例中可以看見,那個成績好的孩子,當我兒子邀他去創客基地的活動,那個孩子是沒辦法自己發想的,都是我兒子發派工作給他,他能力也很好,但是在開創性的題目上他比較困難,我兒子可能會考成績不是很好,但這方面是好的。所以這兩個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中,面對同一例子,可以看到很大的差異。 | ||
+ | |||
+ | ==全班討論== | ||
+ | |||
+ | 樂生:<br/>在大陸,很多人面對創新教育、雙減政策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目前的情況為何,是向上走還是向下走?另外,我們整個社會在這樣的先進教育上,是有在改變的嗎?還是越來越辛苦在跟傳統價值觀對抗?以上兩個問題,謝謝。 | ||
+ | |||
+ | 美蓉:<br/>先回應多元還是保守,我回答我的觀點跟角度,我覺得只要能辦起來的都是更多元的,因為我所在之處是個不大的地方,但有五個創新學校,雖然我們都很小,但是我感覺是越來越多元的,但是共同的問題就是我們大家都生存的很艱難。 | ||
+ | |||
+ | 楊玲:<br/>我的理解,就我知道的信息,我的感受,好像在政策方面,好像目前我看到好多偏向於保守的,但是民間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是感覺這些聲音,怎麼說,我會有種感覺是好像跟政府不能做很好的溝通。 | ||
+ | |||
+ | 美蓉: | ||
+ | *我補充,我剛剛說的創新教育都是民間的,政府有些公立學校他會說是創新教育,但是掛羊頭賣狗肉,民間的則都是以公司存在或是無證存在。 | ||
+ | *在應試及雙減政策,我感覺政策上越來越嚴,國家在這點上的切入口是越來越嚴格、深入,今年在北京市的小學,從小一開始就多了一本教材,基本上就是強調共產黨的信仰,而且不是中國的而是黨的信仰,在一年級時,現在升旗,戴紅領巾、背什麼價值觀,以前這在小學很少,但現在北京是如此。 | ||
+ | *在小學、初中都有一門課,叫思想與什麼、道德與什麼,這門課明顯在學校功課的比重或作業量,都比以前多,有趣的事情,這樣的課,孩子要好分數,他要根據標準答題,不是根據自己的判斷,而是揣摩出題者,所以有很多孩子剛開始答題時不理解,就跟老師辯論,後來老師就說你就是聽我的吧。所以在習上任後,就是越往小年齡段的孩子去做,因為我兒子是18歲,他上小學時沒有這樣子。 | ||
+ | |||
+ | 丁丁:<br/>我在教育界算老兵,在2000年前後,是中國大陸建國以來,最開放的課綱,因為那時有一群人從牛棚剛關出來,又跟台灣教育界人士交流,那段時間確實是大陸建國以來最開放的一份課綱,也強調一地多本,希望不要給同學標準答案,一地至少要有兩個版本讓學生可以選。但這在習上任後,就放入冰箱了。 | ||
+ | |||
+ | 美蓉:<br/>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滿重要的,因為我們保持一定的多元在裡面。 |
於 2022年12月26日 (一) 15:59 的最新修訂
OST說明及提案
活動流程:
- 19:30 ~19:40 活動說明
- 19:40 ~19:20 OST(1A、1B、1C)
- 20:20 ~21:00 OST(2A、2B、2C)
- 21:00~21:10 評價時段
- 21:10~21:30 評點前二名,可取得向全班報告,爭取進一步推進執行的機會。
本日 OST 使用的 7 個連結 | ||
---|---|---|
提案單 | ||
1A | 1B | 1C |
2A | 2B | 2C |
OST基本流程如下:
- 由活動發起人設定大方向
- 與會者發起「討論主題」並張貼於預定討論的時段
- 依時段及題目與會者流動式的聚集討論,並撰寫紀錄
- 各場討論將紀錄張貼於「新聞牆」上,由所有與會者投票評點
- 收尾回饋
- 展開後續行動
各「討論主題」的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
- 預先約定的時間到了,要召集會議。
- 盡量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
- 找人做會議記錄。
四條規則是:
- 出席的人都是最適當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
- 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 不管何時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 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
活動說明:
本日倡議的大方向:群學
- 可以是聊某一個主題,也可以是行動倡議
- 開門辦教育落花生OST
- 提案單
conceptboard使用說明:
- 點選網址進入,如點選 https://app.conceptboard.com/board/c0bi-dpdi-r7su-ah9h-udaz 進入本次提案頁面。
- 工具列說明:
- Login 進入
- Guest 進入
- Login 進入
- 更多說明:conceptboard使用說明
全班報告
1B群外的人為什麼想騙你?
倡議人丁丁:
對於資訊的辨別,應該要形成一種辨識能力,讓閱聽者能夠得到真實而有意義的知識及技能。當信任變成珍稀資源之後,我們希望從小教養小孩,是把資訊辨識能力,當作小孩具有數位公民的基本能力,像是查證、獨處、辨識的能力。
希望全班同學提供,各種有利於教養出出色數位公民的方法。
楊玲:
我的理解是,可以在現在的教育裡面,加上一些跟信息素養相關的內容,一些題目、問題,讓學生去實踐、辨別信息的程度,讓學生討論。
榮良:
不想被騙這件事情,我想是每個人都想做到的。主要就是說,怎樣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很鞏固,有邏輯,不會因為情緒等就盲目信從。所以我是覺得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概念。(邏輯思辨的訓練)
文晴:
贊同前面兩位說的,我自己的小孩從小就習慣跟他對話,在材料部分,日常的新聞、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們發生的事情,就是要跟他們討論,有時也會有哲學故事,主要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在材料中發現其中的因果性、問題的思考,或是怎麼樣去分辨什麼是真的。
丁丁:我補充兩點,
- 一是要時時提防演算法,所以譬如說,對我來講,我會經常性,至少每週一次,去把各個網頁,像是YouTube裡面的觀片紀錄清掉,讓演算法可以重新刷掉。
- 第二,盡量跑出同溫層,因為同溫層通常有回音效果,通常會接受一直回音的消息或訊息,所以對我來講,會看兩份報紙,會看自由時報跟聯合報,兩者差異大,也會有形形色色的資訊來源。
樂生:
固有的價值觀跟觀念被共感,別人投放的東西才會有用。
- 第一,跟丁丁說的有點像,當我們自己在認同,不管是別人投放的訊息或廣告時,嘗試去想,如果我是站在反面的人時,有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支持,跟我完全不一樣意見的人。如果可以找到完全反對意見的理由時,可能我是正在被投放單一訊息,不然我怎麼老看到同一面向;如果跟我反方的立論可行,我會比較支持正面立場而不是另外一面不是我全然認知的,我自己要去省思一下,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共感,或是會站在某一邊。
- 第二個難度就很高了,當我們有情緒、想法,認同或反對時,要去看這時我心態是不是平衡的,當我有某一種心態出現時,就不要那麼快去站立場,所以時常保持平常心,觀照自己是不是在擺盪中,這是比較根本的,但至難度高的。
穎瑄:
避免二元真假對立,思考發出訊息的人的意圖是什麼?很多時候,發訊息的人可能是出於關心,覺得這個資訊很重要所以轉傳,我們看到疑似假訊息時,可以去思考為什麼這個人會傳這個訊息,有時候也可以視作為是關心身邊周圍的人的一種。
另外,在教育上,可以多問開放式的問題,例如,引導學習者說,你怎麼會這樣想?一步步帶給學習者思考的能力跟辨析自己的思維。
1C如何評估群學的成效?
倡議人穎瑄:想請大家提供對於共振的想法。
樂生:
我們談很多共振,是因為要分辨群學的成效,而不是要看自己學習的成效,所以要創造群學就是要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那就必須要有共振出現,所以想要進一步去談共振是什麼樣子,而不是負能量的堆積。我們上次討論已經提了滿多點,那會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線上可以被提出。
文晴:
我有個好奇,有另外一個主題在談群學的負能量,所以我覺得可以一起談,怎麼樣群學的正能量會大於負能量,或是怎麼樣是共振的失敗?有沒有辦法去防止失敗,讓他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丁丁:
好的共振、不好的共振都會累積,譬如說,大家在協作過程中發脾氣、發懶、不負責任,或是採去人人為我而我還是為自己的態度,這些都會相互影響,當成員中有人這樣做時,別人會跟著做,這時候團體中就需要另外一些人放出正能量,跟剛剛講的那些負能量相互中和。像是有人會只為自己不管夥伴,這時就要群體中有些人比較不愛計較,讓他一點沒關係,通常,我就會在群體中放大約1/3的跟我們有同樣理念的,讓負能量不會一直累積,不然當大家越來越不相挺時,群就會瓦解。
心怡:
我對於共振的螺旋向下很有感覺,我也好奇,共振當中,老師的角色要涉入到什麼程度?
丁丁:
老師要盡可能幫助整個群體立約成責,也就是避免有成員可以把他造成的後果外部化給大家。就是一定要有人在群體中劃界線,當有人越線時不做鄉愿,這事情如果不處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這時當某個約但失敗了,那就要去倡議立新約,或是去省思,當初這個約是否不是君子之約,或者是有什麼樣的問題在其中,當有人開始用君子之約行小人之事,大家可能就要把君子風度收起來,去認真討論怎麼避免把行為成果外部化。此外,基本上均優是群體共識及信樣,一但有人破壞,很多約就會做不下去。
2A體制內如何倡議群學
倡議人榮良:
- 體制內108課綱第一屆畢業生已產生,十二年國教也串起來了,我查了一下,能夠推展群學的時間,就是自主學習、彈性學習,從小一到高中都有。
自主學習則主要在高中。我之前看到的現象就是自主學習有點像放牛吃草,就是把學生丟到圖書館自己查資料,現在陽明還是清大有ewant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去學,但是這比較是專家教導的形式,而不是群學。
我覺得群學就是讓學生可以自己去當課主,自己組課。 - 台灣有針對每校一年兩百萬資本門補助,我在想應該要訂一個百分之五或十的比例,是要讓高中生可以組課,邀請他想要學習的內容相關的老師、資源,可以被補助,而不一定是讓學校可以去買書買平板,這些都買到爛掉了,太多了,應該把一些錢花在軟實力上,這是第一個我希望台灣補助要點可以培養軟實力。
- 第二,我覺得群學是一個能力,如果從小要培養,那他應該是有分階段的關注要點,那我想國高中可能是自主組課的能力,那小學應該要關注什麼樣的能力培養?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美蓉:
- 小蘋果樹大概在五六歲就嘗試組課,我們也很重視這樣的培養,我們覺得學到什麼知識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我自己思考我想要什麼樣的事情,而且我能去做,這是重要的。所以他們從小就可以組課,但是在這年齡段,他組的課可能比較簡單、比較單一。例如有個小朋友喜歡公主,他就希望定期有公主日,這天我們要穿什麼衣服、做什麼樣的事情,這也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是覺得小朋友也可以組課。
- 幾年前我有個二年級的學生,當時我們學生少,開了一個足球課,他很不喜歡,他就跟他同學說了這件事,他的媽媽就鼓勵他,這件事你要不要去跟老師聊聊,那他就跟同學討論,學校為什麼開足球課?學校政策是什麼?他如果不喜歡他可以怎麼做?他就寫了一張紙給我,寫著學校的初衷是什麼?那我們怎麼想?他就說也許學校是想要讓我們多運動,但是我們女孩子不喜歡,教練也太兇,那我們可不可以每週二有可戶外的時間,自己選擇徒步,他那時字還不會寫,我們那時看了以後,就給他投票,覺得他的想法很好,所以我們那學期就做了16次的自主鍛鍊培養。好幾年後,他說這件事做完後,自信度變成百分之百。這就是我舉的一個在小蘋果樹的一個案例,就是小朋友們自己組課。
碧雲:
在體制內,但是我覺得,所有孩子都可以做自學跟他們自己想做的群學,但是大人有沒有建構安全的環境跟機制,如果有,再小都可以,所以就是場域有沒有辦法支持他做這件事。
丁丁:
我很認同碧雲說的,就是小孩會看,大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要信任他,要給他按自己的意志做。
榮良:
我覺得碧雲跟美蓉兩位都說得很好,我反而覺得,小學階段的組課跟當課主的經驗,如果他能遇到很好的大人,真的是人生很棒的經驗,那到了國高中,就可以憑自己實力,讓老師、大人信服。
丁丁:
以台灣來說,空間是滿大的,因為小學除了少部分家庭想不開,這麼小就要削尖頭往上頂,不然是有寬裕學習的空間。那高中是現在改變方式,做了學習歷程檔案,給了老師、學生有了空間。反而國中現在是夾殺,既沒有小學寬裕學習的空間,也沒有像高中因為入學方式改變的帶動。
碧雲:
- 就我所知,我之前在108教改的前導學校,我知道考試到制定108課綱的經驗,就是希望從高中從上往下延伸,所以剛剛聽起來滿不錯的,有感覺到高中有契機,那因為有這樣的契機,國中老師感覺到這件事,可能就有契機。
- 第二點是高中自學,我回憶起我兒子,他是高中自學生,但是跟他很好的朋友,兩個從小都在體制外,但是他的朋友成績好進到體制內,我兒子則是一路上自學,從這實例中可以看見,那個成績好的孩子,當我兒子邀他去創客基地的活動,那個孩子是沒辦法自己發想的,都是我兒子發派工作給他,他能力也很好,但是在開創性的題目上他比較困難,我兒子可能會考成績不是很好,但這方面是好的。所以這兩個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中,面對同一例子,可以看到很大的差異。
全班討論
樂生:
在大陸,很多人面對創新教育、雙減政策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目前的情況為何,是向上走還是向下走?另外,我們整個社會在這樣的先進教育上,是有在改變的嗎?還是越來越辛苦在跟傳統價值觀對抗?以上兩個問題,謝謝。
美蓉:
先回應多元還是保守,我回答我的觀點跟角度,我覺得只要能辦起來的都是更多元的,因為我所在之處是個不大的地方,但有五個創新學校,雖然我們都很小,但是我感覺是越來越多元的,但是共同的問題就是我們大家都生存的很艱難。
楊玲:
我的理解,就我知道的信息,我的感受,好像在政策方面,好像目前我看到好多偏向於保守的,但是民間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是感覺這些聲音,怎麼說,我會有種感覺是好像跟政府不能做很好的溝通。
美蓉:
- 我補充,我剛剛說的創新教育都是民間的,政府有些公立學校他會說是創新教育,但是掛羊頭賣狗肉,民間的則都是以公司存在或是無證存在。
- 在應試及雙減政策,我感覺政策上越來越嚴,國家在這點上的切入口是越來越嚴格、深入,今年在北京市的小學,從小一開始就多了一本教材,基本上就是強調共產黨的信仰,而且不是中國的而是黨的信仰,在一年級時,現在升旗,戴紅領巾、背什麼價值觀,以前這在小學很少,但現在北京是如此。
- 在小學、初中都有一門課,叫思想與什麼、道德與什麼,這門課明顯在學校功課的比重或作業量,都比以前多,有趣的事情,這樣的課,孩子要好分數,他要根據標準答題,不是根據自己的判斷,而是揣摩出題者,所以有很多孩子剛開始答題時不理解,就跟老師辯論,後來老師就說你就是聽我的吧。所以在習上任後,就是越往小年齡段的孩子去做,因為我兒子是18歲,他上小學時沒有這樣子。
丁丁:
我在教育界算老兵,在2000年前後,是中國大陸建國以來,最開放的課綱,因為那時有一群人從牛棚剛關出來,又跟台灣教育界人士交流,那段時間確實是大陸建國以來最開放的一份課綱,也強調一地多本,希望不要給同學標準答案,一地至少要有兩個版本讓學生可以選。但這在習上任後,就放入冰箱了。
美蓉: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滿重要的,因為我們保持一定的多元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