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三日譚QA」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行 26: 行 26:
  
 
===二、課程/活動===
 
===二、課程/活動===
1、自主學習有一定的教學模式嗎?
+
#自主學習有一定的教學模式嗎?
A、自主學習無一定模式但應具備部分必需的元素及目標或脈絡、理念。
+
#:A、自主學習無一定模式但應具備部分必需的元素及目標或脈絡、理念。
A、自主學習應是一種學習理論,大部分人須被引導進而善用此模式學習共達目標。
+
#:A、自主學習應是一種學習理論,大部分人須被引導進而善用此模式學習共達目標。
 
+
#差異分組學不利自主學習嗎?自主學習可以學到樂於分享嗎?
2、差異分組學不利自主學習嗎?自主學習可以學到樂於分享嗎?
+
#自主學習可以持續多久?
 
+
#:A、活到老學到老只要他(她)願意而且享受學習歷程。
3、自主學習可以持續多久?
+
#:A、當自主,也就是自己是自己的學習主人時,不管教學的模式為何學習者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而成為樂在其中之人。
A、活到老學到老只要他(她)願意而且享受學習歷程。
+
#有哪些書籍可以清楚介紹自主學習中老師是資深學習者的實例
A、當自主,也就是自己是自己的學習主人時,不管教學的模式為何學習者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而成為樂在其中之人。
+
#自主學習一定會成功嗎?中間過程如何修正?
 
+
#:A、會成功(過程就是成功),回到自身的需求不管有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4、有哪些書籍可以清楚介紹自主學習中老師是資深學習者的實例
+
#:A、依孩子的需求而滾動式修正!當引起孩子有開始的動機時已成功啦!
 
+
#自主學習可以放空嗎?
5、自主學習一定會成功嗎?中間過程如何修正?
+
#:A、自主學習當然可以放空,放空也是一門學問v.s.學習。
A、會成功(過程就是成功),回到自身的需求不管有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
#差異化太大如何分群自主學習?
A、依孩子的需求而滾動式修正!當引起孩子有開始的動機時已成功啦!
+
#:A、讓群內每個組員可以有自己的進度與目標。
 
+
#週數是否對自主學習安排上有影響?
6、自主學習可以放空嗎?
+
#:A、可以,若時間夠給放鬆思考空間。
A、自主學習當然可以放空,放空也是一門學問v.s.學習。
+
#自主學習從學習者自身需求出發
 
+
#怎麼讓學生丟出議題而又不失焦
7、差異化太大如何分群自主學習?
+
#:A、自主學習從學習者自身需求出發。
A、讓群內每個組員可以有自己的進度與目標。
+
#:A、教師可設定學習階段目標,引導學生逐步完成。
 
+
#個人自主學習毫無疑問偏自學或被引導,群學是否因一成員而導致失敗或共享好壞成果?
8、週數是否對自主學習安排上有影響?
+
#能夠自主學習露如何評量成果?
A、可以,若時間夠給放鬆思考空間。
+
#:A、學生自己評量自己建立自信。
 
+
#:A、可以陪伴孩子一同完成”成果”,在與孩子一起反思學習歷程是否有達到個人目標、歸納及應用。
9、自主學習從學習者自身需求出發
+
#大家都適合自主學習?  
 
+
#:A、大家都適合自主學習
10、怎麼讓學生丟出議題而又不失焦
+
#如何將學習經驗遷移到學生學習創造學生學習機會並享受學習?
A、自主學習從學習者自身需求出發。
+
#:A、everyone can create. Everyone can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每天都在發生啊!
A、教師可設定學習階段目標,引導學生逐步完成。
 
 
 
11、個人自主學習毫無疑問偏自學或被引導,群學是否因一成員而導致失敗或共享好壞成果?
 
 
 
12、能夠自主學習露如何評量成果?
 
A、學生自己評量自己建立自信。
 
A、可以陪伴孩子一同完成”成果”,在與孩子一起反思學習歷程是否有達到個人目標、歸納及應用。
 
 
 
13、大家都適合自主學習?  
 
A、大家都適合自主學習
 
 
 
14、如何將學習經驗遷移到學生學習創造學生學習機會並享受學習?
 
A、everyone can create. Everyone can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每天都在發生啊!
 
  
 
===三、群我關係===
 
===三、群我關係===

於 2022年1月25日 (二) 15:58 的修訂

A中群主要 QA

教師/引導者角色

  1. 自主學習教師該介入多深
    A、引導者依自主學習者的狀態給予合宜引導”介入”的深淺應沒絕對。
  2. 引導者應具備哪些特質才有利群學發展
    A:玩得心滿意足,玩得(升級)有難度、有細節。
  3. 若孩子不願學習只想玩如何幫助他們自主學習?
    A、玩得心滿意足、
  4. 學生想的都太難怎麼辦?每人一個主題該怎麼做?
    A、幫他聚焦、縮小範圍讓他知道有一些基本問題他並不理解。
  5. 如何引導不同能力學生訂定任務?
  6. 對弱勢孩子基礎不足如何自主學習?
  7. 學生和老師都是自主學習新手有甚麼建議?
  8. 觀察小隊輔視看他們如何引導我們自主學習?
    A、就來參加政大自主學習研習。
  9. 家長是教師的阻力或助力?亦可接納共同備課協作教學
    A、可以先找理念相近的家長減少阻力。
    A、家長是阻力或助力要看老師的功力,有技巧的引導有技巧地拒絕清楚的底線彼此不逾矩。
  10. 對於不感興趣的項目如何鼓勵孩子自主學習?
    A、就放棄吧!
    A、群學以多數決定公約來讓少數人配合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
  11. 自主學習的一開始是寫出自己的需求若是如何執行在課堂之中讓學生順利寫出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且這需求又和老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有關?
  12. 自主學習是自私的嗎?
    A、可以,但若是群學則需要討論協調。

二、課程/活動

  1. 自主學習有一定的教學模式嗎?
    A、自主學習無一定模式但應具備部分必需的元素及目標或脈絡、理念。
    A、自主學習應是一種學習理論,大部分人須被引導進而善用此模式學習共達目標。
  2. 差異分組學不利自主學習嗎?自主學習可以學到樂於分享嗎?
  3. 自主學習可以持續多久?
    A、活到老學到老只要他(她)願意而且享受學習歷程。
    A、當自主,也就是自己是自己的學習主人時,不管教學的模式為何學習者就會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而成為樂在其中之人。
  4. 有哪些書籍可以清楚介紹自主學習中老師是資深學習者的實例
  5. 自主學習一定會成功嗎?中間過程如何修正?
    A、會成功(過程就是成功),回到自身的需求不管有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A、依孩子的需求而滾動式修正!當引起孩子有開始的動機時已成功啦!
  6. 自主學習可以放空嗎?
    A、自主學習當然可以放空,放空也是一門學問v.s.學習。
  7. 差異化太大如何分群自主學習?
    A、讓群內每個組員可以有自己的進度與目標。
  8. 週數是否對自主學習安排上有影響?
    A、可以,若時間夠給放鬆思考空間。
  9. 自主學習從學習者自身需求出發
  10. 怎麼讓學生丟出議題而又不失焦
    A、自主學習從學習者自身需求出發。
    A、教師可設定學習階段目標,引導學生逐步完成。
  11. 個人自主學習毫無疑問偏自學或被引導,群學是否因一成員而導致失敗或共享好壞成果?
  12. 能夠自主學習露如何評量成果?
    A、學生自己評量自己建立自信。
    A、可以陪伴孩子一同完成”成果”,在與孩子一起反思學習歷程是否有達到個人目標、歸納及應用。
  13. 大家都適合自主學習?
    A、大家都適合自主學習
  14. 如何將學習經驗遷移到學生學習創造學生學習機會並享受學習?
    A、everyone can create. Everyone can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每天都在發生啊!

三、群我關係

  1. 除了群學還有還有甚麼自學方式?
    A、自己也能組課。
  2. 自己一個人的自主和一群人的自主有甚麼不同?群學的力量為何?
  3. 自主學習者透過話華釐清或對話目標以達成共識,若有爭執是以群體主流為優嗎?
    A、目標是誰的?為何要有共識?
    A、目標可以一致共是可以很廣,殊途同歸。
  4. 甚麼是自主甚麼是學習?合起來只是名詞集合或有意義?
  5. 大家對自主學習的共識?認知是否一致?


四、哲學/未來影響

  1. 自由?
    A、自由=責任。
  2. 有點懂又不太懂只了解自主學習表面?
  3. 主學習對人類未來社會發展提供甚麼有利基礎?
    A、能順應時代的改變自在生活,甚至創造改變。
    A、從制式的教學讓特殊小孩有不同的學習風景,「教師」引導小孩很重要。
    A、當我們如此不同又同是一時人類因此提升,不在學多學少在同理互助提昇。
  4. 學習能力本身較差的孩子如何運用實驗教育成為一株飄香的花?
    A、天生我材有專用,讓自己找到自身優點而別人也認同。
    A、讓孩子知道他是誰,讓他成為自己。弱勢的孩子也需要心理支持呦!
    A、主動找答案,蒐集資料的能力、整合能力。

B中群主要 QA

自主學習大哉問

  1. 什麼是自主學習?
    • 實作算自主學習嗎?
    • 在框架中,學生以自己的經驗為本,習得新經驗之後,再以此往下學習,這樣算自學嗎?
      A:老師也要適時引導提問
      A:當學習伙伴跟著他人一起共同自主學習
  2. 自主學習是否適合專才教育?

  3. 自主學習是放任嗎?
    • 不寫作文、不寫習作也可以嗎?
    • 自主學習都是學生想學的學習內容,可以嗎?
      A:不能全面放手。還是要看單元、內容設計,比較好著手、慢慢來。
    • 如果孩子都不想學也沒關係嗎?
      A:等待
    • 自主學習的內容都是沒有範圍的嗎?
    A:回到孩子找不到的原因去探究、討論,也許適配性、多元性是需要助人者協助的。

How引導

  1. 各階段/年齡層學生如何引導自主學習?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點?
    • 國小中低年級
    • 國中階段
    • 混齡
    A: 以高職專討(專題討論)為例 ,前期找主題需要2~3週,主題不可太發散,教師可提供一個框架,由小主題再向外延伸一點,比較有成果、成品產出。
    A:低年級指導語簡單、Project也簡單。
    A:先從簡單任務開始,設定一主題,請學生分組探究該主題有興趣的面向或案例,自己找資料結合,跟全班分享。
    A:利用線上教學平台,例如:數學可用均一、英文可用多鄰國、Pagamo……
    A:自然領域利用額外時間做專題研究(科展)
    A:適性將學生拉回主題,不要離題。
    A:可以先發散討論,再收整。
    A:老師是自己課堂的時間掌控者,若覺得超出太多,可試著聚焦。
  2. 學校內自主學習的空間?
    • 課鋼
    • 時間
    • 如何面對考試?月考/會考/學測……
    A:學生可向縣市政府教育局提出自主學習方案,可在體制內實施自學課程。
    A:在彈性課、課後多元時間實行
    A:需先確定自主學習的任務,才能確定自主學習的時間。
    A:
  3. 學習動機引導
    • 學生提不出自主學習方案怎麼辦?
    A:學生一定有能力提出自主學習方案,只是老師要有開放的心胸去接納。
    A: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興趣之上就會主動探究。
    • 有引導語嗎?
    • 老師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4. 組課有流程嗎?
    • 老師需要搭建鷹架嗎?

How評量檢核

  1. 自主學習需要檢核嗎?
    A:需要檢核,但形式需符合目標。
  2. 如何檢核自主學習是否達成學習目標?
    A:透過最後的Reject成果報告檢核成效
    A:分享、發表方式:自己(態度、成長)
    他人:被引發自主學習
    A:回到最初課程設計的內容、表現、目標等,建議「知識、情意、技能」可以有多層次的判斷標準。
  3. 如何評量群學的效度?
  4. 若學生進步幅度小或沒有如何調整?
  5. 如何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助人者的限制

  1. 助人者的限阱是什麼?可以舉例說明嗎?
    A:在引導孩子時,孩子找藉口要你直接完成所有的成果就是剝削。
    A:也可能反過來,讓孩子無法獨立自立學習,永遠都需要依賴特定的引導者,也是種剥削。
  2. 重用學生處理行政,不設各處室在國小可行嗎?

OST

  1. OST的優缺點?
    A:可以隨時換組討論很自由
    A:每個人都可以在自由交流中帶走一些想法觀察。
    A:也許答案不在這次的討論中,讓大家進入狀況。
  2. 如何讓OST的討論聚焦?
    A:先解釋提問、釐清問題,讓大家進入狀況。

C中群主要 QA

親師

  1. 在實驗教育裡,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如何幫助學生?家長怎麼做?
    A: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在學習上模索,如幼兒溜滑梯,如果想溜可以溜到想停為止。沈浸的時間要足夠,「足夠」則因人異。
    A:相互交流彼此眼中的孩子(多元視角認識孩子)
    A:讓家長覺得你不是在批評他的孩子,而是在幫助他的孩子。
    A:孩子沒有狀況的時候,師可以先讚美定孩子,有狀況發生時,老師的話,家長才可能比較容易接受。
    A:有的時候家長也只是需要從老師這邊得到一些支持的力量。請多用安尉、鼓勵、讚美的這語。
  2. 為什麼家長和老師關係總是互相猜忌?
    A:放下身份標籤帶來的立場,回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大家都想從不同角度照顧學生)
    A:覺得付出與獲得不對等
    A:感覺像溝通不良,彼此信任不足。
  3. 家長若想自學,孩子也在旁邊自學好嗎?
    A:成為夥伴,不分角色。
    A:當然可以,只要孩子願意學,彼此也想配合都可。
    A:可以,但不該干涉指導變成教學課。
    A:家長自學還有孩子在身邊是很好的,孩子在家長學習的氛圍下會自動融入並習得如何表現或展現學習應有的狀態,不管是正負面的狀態都是好的。
  4. 與家長的溝通?家長的參與程度?要求?
    A:有疑問主動溝通。
    A:程度與角色因人而異


動機

  1. 如何讓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從頭引起學習動機,找到他想要學且有興趣的?
    A:尋找學生的亮點。不斷加入新的事物或別的科目融合,提高學習興趣。
  2. 如何找到主要動機?
    • 自我探索,認識外,還有?
    • 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
    A:將課程目標(課綱)融入生活
    A:當自己再怎麼累都願意做,很有熱情的事,這件事就是自己想要的。
  3. 若凡事都順著孩子的毛摸,孩子的偏食情況該怎麼做呢?
    A:讓他在愛吃的學習裡吃個透徹!也可以提供類似的食物試吃。
    A:偏食的成因?為什麼要在乎偏食?
  4. 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可以是被動學習者的角色嗎?
    A:可以
    A:這是個好的過程,但要相信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主動性。
  5. 引導者主觀營造的學習環境,對學習者而言是否還保有主體性?
    A:主體性在於認同、尊重,提供適切的環境。
  6. 站在孩子的立場,能引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往往不是目前學校的考試科目,所以身為引導者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A:from自身價值,擔心與關心間找到平衡。
    A: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又能考試,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喜好,再花時間準備備案。

制度

  1. 自主或實驗在體制下如何兼顧升學?亦或是就不考慮升學?
  2. 與課綱(課程進度要求)的對應?
  3. 目前實驗教育學習群的學生與家長群,多為社會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這樣不夠多元的族群是否可能讓實驗教育走向精英化?我們並無法真實聽到來自中下階層的家庭,對於教育真切的需求與想法是什麼?有些擔憂實驗教育的多樣性⋯⋯
    A:有系統的方式,比體制內更靈活多元。
    A:不清楚中下階層是如何區分,若是以經濟收入做區分,許多經濟並不優渥的家庭,也在實踐自主學習。而更多高收入的家庭,也並沒有帶著小孩自學。自學與否有許多選擇的樣貎。而自學者並不一定會成為所謂菁英,想成為菁英的人,可能都去念全美語學校了吧!
  4. 在校園內實踐自主學習,老師的角色的可以怎麼做?

資源與方法

  1. 適合的年齡層?資源有哪些?從哪來?從誰得到?
    A: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2. 自主學習的方式除了群學還有哪些?
    A:共讀、同好會,為自己找各式資源去投入。
  3. 疫情很多時後得線上學習,給孩子手作、maker有何方式可以提升教學環境?
  4. 如何引導精障生做自主學習?(特教以外的場所)
  5. 如何和國小學童說明什麼是「網絡」,看不見摸不著,30年前不存在,但現在又人人需要的這個東西。
  6. 邊緣人怎麼辦?衝突怎麼辦?
    A:先理解是他自己喜歡邊緣,還是有其他的原因。老師也可以一起合作。自己做他或許比較自在。
  7. 台灣有沒有專門講「效率學習」的書?(有看過書和國外的課程了)
    A:效率、效能熟重?
    A:加速學習
    A:教育心理學:了解人如何學習
    A:覺得學習不應該用效率來衡量,而是用吸收效果。
  8. 自主學習的界線該如何先前制定,或與孩子討論?舉例,孩子想在校園生火,學習野外求生技能。
    A:安全為上,上級認可、開放性討論
    A:這個出發點(想學習)很好,但有一些風險。應該與他一起討論,分析此事可能帶來的風險,那效益又是什麼?
    A:尊重。先了解不同立場的人的想法,再決定如何,如果了解後仍要,自己需要負責什麼?願意自己負責嗎?
  9. 自主學習的軌道之建置和發生?
  10. 自主學習的心理準備?和一般學習的差異?給一般學習者的須知?需要的外在環境又是?

其他

  1. 這次工作坊的學員是如何挑選的?(錄取資格?)(除了我大家都好讚)
    A:個人主觀
  2. 在學習的過程,會有很多人的「判斷」,如果這「判斷」有準則的話,是什麼?
    A:我要的是什麼?我有得到我有的嗎?當中滋生出什麼?我的感覺如何?(有時是有意外收穫的)

全體主要 QA

紀錄:黃鈴諭,閉恩濡

  1. 體制內的必修課
  2. 情緒如何影響學習
  3. 引導與引導者:A,B
  4. 關係: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