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谷圖章」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0 次修訂)
行 33: 行 33:
  
 
===岡底斯山===
 
===岡底斯山===
#岡底斯山脈(藏文:གངས་ཏི་སེ,藏語拼音:Gangdisê,威利:gangs ti se,THL:Gangtise)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山脈,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以北並與平行。岡底斯山脈是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弧形山脈,全長約1600公里,西起喀喇崑崙山脈東南部的薩色爾山脊(北緯34°15′,東經78°20′),東延伸至納木錯西南(約北緯29°20′,東經89°10′)。
+
*岡底斯山脈(藏文:གངས་ཏི་སེ,藏語拼音:Gangdisê,威利:gangs ti se,THL:Gangtise)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山脈,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以北並與平行。岡底斯山脈是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弧形山脈,全長約1600公里,西起喀喇崑崙山脈東南部的薩色爾山脊(北緯34°15′,東經78°20′),東延伸至納木錯西南(約北緯29°20′,東經89°10′)。
#岡底斯山脈西段山體寬約60~70公里,由西向東山體漸寬,東段寬達1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為為仲巴縣東北的冷不崗日,即羅波峰,海拔7095米。岡底斯山脈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北側是氣候寒冷乾燥的羌塘高原,羌塘高原大部分是荒漠的無人區或牧區,南側是相對溫暖涼爽的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有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薩河河谷平地。草場遼闊,耕地集中,為西藏自治區人口集中,農牧業發達的地域。岡底斯山南北側均為地震活動帶,近40年間多次發生六級以上地震。
+
*岡底斯山脈西段山體寬約60~70公里,由西向東山體漸寬,東段寬達1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為為仲巴縣東北的冷不崗日,即羅波峰,海拔7095米。岡底斯山脈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北側是氣候寒冷乾燥的羌塘高原,羌塘高原大部分是荒漠的無人區或牧區,南側是相對溫暖涼爽的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有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薩河河谷平地。草場遼闊,耕地集中,為西藏自治區人口集中,農牧業發達的地域。岡底斯山南北側均為地震活動帶,近40年間多次發生六級以上地震。
#在藏傳佛教中,岡底斯山是一座神山,岡底斯山也是苯教、印度教的聖地。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的岡仁波齊峰(梵文又稱開拉斯峰)為著名佛教聖山,佛經中稱為「底息」,海拔6656米。
+
*在藏傳佛教中,岡底斯山是一座神山,岡底斯山也是苯教、印度教的聖地。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的岡仁波齊峰(梵文又稱開拉斯峰)為著名佛教聖山,佛經中稱為「底息」,海拔6656米。
#岡底斯山脈是眾多大河發源地,山脈北峰流出的森格藏布(獅泉河)是印度河正源,西面朗欽藏布(象泉河)是印度薩特累季河,源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間的達卻藏布(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印度部分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發源於南面喜馬拉雅山的馬甲藏布(孔雀河)是恆河的支流格拉河。
+
*岡底斯山脈是眾多大河發源地,山脈北峰流出的森格藏布(獅泉河)是印度河正源,西面朗欽藏布(象泉河)是印度薩特累季河,源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間的達卻藏布(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印度部分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發源於南面喜馬拉雅山的馬甲藏布(孔雀河)是恆河的支流格拉河。
  
 
===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处于中國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由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及西瓦利克山等数条大致平行的支脉组成,南凸呈弧形,东西长约25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喜马拉雅山名源于梵文,意为“雪的居所”,藏民称“雪山”。
+
*喜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处于中國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由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及西瓦利克山等数条大致平行的支脉组成,南凸呈弧形,东西长约25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喜马拉雅山名源于梵文,意为“雪的居所”,藏民称“雪山”。
#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
*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根据板块构造学,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塊碰撞形成的[3]:6亿年前,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还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大约在古近紀末期,原来存在于南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逐渐闭合。与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一方面形成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高峻的地势,另一方面就在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附近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地质学者在山脉北坡找到的舌羊齿化石证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北缘的一部分。
+
*根据板块构造学,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塊碰撞形成的[3]:6亿年前,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还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大约在古近紀末期,原来存在于南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逐渐闭合。与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一方面形成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高峻的地势,另一方面就在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附近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地质学者在山脉北坡找到的舌羊齿化石证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北缘的一部分。
#根据古地磁学的研究,印度板块至今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
*根据古地磁学的研究,印度板块至今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印度水系圖:恆河、印度河==
 
==印度水系圖:恆河、印度河==
行 57: 行 57:
  
 
===印度河===
 
===印度河===
 +
它發源於岡底斯山脈岡仁波齊峰東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側,源頭位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境內,源頭溪流名為邦果貢。從喜馬拉雅山脈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爾,調頭向南流入巴基斯坦,在信德省的喀拉蚩附近流進阿拉伯海。河流總長度3180公里,流域面積100萬1549平方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後來因為約二百年的乾旱而滅亡。
 +
 +
印度河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贊斯卡河是位在拉達克的左岸支流,在進入平原後,印度河的左岸支流是潘季納德河(五河),其五條主要支流分別是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及薩特萊傑河。印度河的主要右岸支流有什約克河、吉爾吉特河、喀布爾河、庫拉姆河及古馬爾河及。印度河的沿岸有溫帶森林、平原及乾旱鄉村等不同的生態系統。
  
 
==文明簡史==
 
==文明簡史==
行 73: 行 76:
 
*#水井、下水道、城牆、氾濫後重建:9:05~11:03
 
*#水井、下水道、城牆、氾濫後重建:9:05~11: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TTuGJYBVQ&ab_channel=黃稚博 印度河谷圖章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TTuGJYBVQ&ab_channel=黃稚博 印度河谷圖章影片]
 +
[[File:Mohenjo-daro.jpg|500px]]
  
 
===文明的特色與啟發===
 
===文明的特色與啟發===
行 92: 行 96:
 
====吠陀文明====
 
====吠陀文明====
 
*吠陀文化可以分為早、晚兩個時期。早期信奉吠陀教,崇拜多神,有繁瑣祭祀。有關其活動情形可以從 〈梨俱吠陀〉見其端倪。時問大約從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前1000年。此時雅利安人由游牧走向農業 。晚期活動則發展至恆河流域,由西元前1000年至西元前600年,信奉婆羅門教,多神崇拜,主神有三:婆羅門神,為創造之神;毗濕奴,為守護之神;濕婆,毀滅之神,又是舞蹈之神。婆羅門教教義有二:一、梵我一如,要人摒棄社會生活,壓制貪慾;二、業報輪迴,相信轉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民生活以農業為主,鐵開始大量用於農業工具,人們種值棉花,紡紗織布。國王地位提高,權力更大 。 每個國家規模都不大,疆域也不固定,國與國之間經常發生衡突與戰爭。
 
*吠陀文化可以分為早、晚兩個時期。早期信奉吠陀教,崇拜多神,有繁瑣祭祀。有關其活動情形可以從 〈梨俱吠陀〉見其端倪。時問大約從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前1000年。此時雅利安人由游牧走向農業 。晚期活動則發展至恆河流域,由西元前1000年至西元前600年,信奉婆羅門教,多神崇拜,主神有三:婆羅門神,為創造之神;毗濕奴,為守護之神;濕婆,毀滅之神,又是舞蹈之神。婆羅門教教義有二:一、梵我一如,要人摒棄社會生活,壓制貪慾;二、業報輪迴,相信轉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民生活以農業為主,鐵開始大量用於農業工具,人們種值棉花,紡紗織布。國王地位提高,權力更大 。 每個國家規模都不大,疆域也不固定,國與國之間經常發生衡突與戰爭。
*在之後經歷了孔雀王朝在西元前317年至西元前180左右、貴霜王朝大約在西元60年到西元320年左右、岌多王朝大概在西元3世紀到西元5世紀。後來因為匈奴入侵而分裂成很多小國家,之後就被穆斯林入侵。
+
*在之後經歷了孔雀王朝在西元前317年至西元前180左右、貴霜王朝大約在西元60年到西元320年左右、岌多王朝大概在西元3世紀到西元5世紀。在經歷過主要的三大王朝後,卻因為匈奴入侵進而分裂成很多小國家。
  
 
===伊斯蘭入侵===
 
===伊斯蘭入侵===
 +
*穆斯林征服印度次大陸主要發生於12到16世紀。雖然早在公元8世紀的拉其普特王國時期,早期穆斯林已經部分進入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自德里蘇丹國成立後,伊斯蘭教開始向整個次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蔓延。在1204年,由巴赫蒂亞爾領導的穆斯林征服孟加拉,標誌著伊斯蘭教擴張至最東部。
  
 
===英國殖民===
 
===英國殖民===
 +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蒙兀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鬥爭,英國人取得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現今===
 
===現今===
 +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印度精英階層在戰時積極支持英國,希望以此換取民族自治;但英國在戰後的行為令他們大失所望。英政府在戰爭結束後繼續執行軍管法令,而且還制訂新的鎮壓法案(羅拉特法)。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鬥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崛起為國大黨內的穆斯林領袖,與掌握印度教群眾的甘地分庭抗禮。1928年的尼赫魯報告因為主要反映印度教徒的意願,曾引起穆斯林的強烈反彈。英國當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領袖舉行三次倫敦圓桌會議,並於1935年通過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國大黨掌握重大權力的同時也加劇兩派之間的不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事件之後英國立刻派遣內閣特使團前來談判,主要內容在於討論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之間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權。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
*獨立後的印度共和國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帶來的後遺症。獨立後第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由於克什米爾爭端而爆發軍事衝突。尼赫魯執政時代,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但在外交方面獨立於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集團之外,而選擇成為開發中國家的代言人。但是,1962年暴發的中印邊境戰爭否定尼赫魯的外交目標,並對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產生長遠的不利影響。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執政時期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進行三星期的戰鬥。此後是甘地夫人的長期執政時代,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大獲全勝,但也付出倒向蘇聯的政治代價。1974年印度進行第一次核試驗。甘地夫人在1977年大選中被政敵莫拉爾吉·德賽擊敗,但很快又成功奪回政權,直到1984年因其對錫克教的強硬態度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在母親死後繼任印度總理,他於1991年被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暗殺。1998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執政時期,印度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並於1998年5月連續進行5次核試驗成為公開的核大國。21世紀初的印度,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按購買力評價),被廣泛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2007年7月19日的總統選舉,普拉蒂巴·帕蒂爾獲勝,成為印度共和國的首位女總統。
  
 
==同時期世界大勢圖==
 
==同時期世界大勢圖==
行 113: 行 1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hoWaqWPHo&t=408s&ab_channel=%E5%AA%AF%E5%8F%A4%E7%B4%AB 世界歷史 008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hoWaqWPHo&t=408s&ab_channel=%E5%AA%AF%E5%8F%A4%E7%B4%AB 世界歷史 008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謎]
 
*#[http://www.tereyo.com/tc/100/古印度文明及吠陀文明 雅利安人以及吠陀文明]
 
*#[http://www.tereyo.com/tc/100/古印度文明及吠陀文明 雅利安人以及吠陀文明]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印度历史#吠陀文化 印度歷史]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http://geacron.com/home-zh-hans/?lang=zh-hans&sid=GeaCron373754 世界地圖與時間表]
 
*#[http://geacron.com/home-zh-hans/?lang=zh-hans&sid=GeaCron373754 世界地圖與時間表]

於 2021年6月28日 (一) 12:39 的最新修訂

基本介紹

AHOTW Indus stamp-seal.JPG

  • 英文:Indus Valley Seal
  • 文明:印度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
  • 年代:西元前2500年至2000年
  • 文明:印度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
  • 出處:印度河谷(今巴基斯坦)
  • 經度:29.896890
  • 緯度:73.415408
  • 大小規格:高2.4公分、寬2.5公分、長1.4公分
  • 材質:青銅、泥板是用黏土
  • 使用方法:將圖章壓在泥板上然後再把圖章拿起來,因為圖章中的圖案是凹的所以印出來的泥板圖案是凸的
  • 用途:一些圖章被用於貿易貨物的郵票、交易的收據等等,一些圖章可能是教徒們用來保佑或是避邪用的。

青銅是什麼

  • 青銅(英語:Bronze)是純銅(紫銅)加入鋅與鎳以外的金屬所產生的合金,如加入錫、鉛或鋁的銅合金,古時青銅器埋在土裡後顏色因氧化而青灰,故命名為青銅。與純銅(紅銅)相比,青銅強度高且熔點低(25%的錫冶煉青銅,熔點就會降低到800℃。純銅(紅銅)的熔點為1083℃)。青銅的鑄造性好,耐磨且化學性質穩定。

大陸漂移

印度次大陸

  • 印度次大陸(又稱南亞次大陸或印巴孟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體位於北緯8-37度,東經61-97度。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於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總面積約為430萬平方公里。
  • 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以南、印度河和伊朗高原以東的半島形陸地,南延至阿拉伯海(向西南)與孟加拉灣(向東南)之間的印度洋。覆蓋約4,480,000平方公里(1,729,738平方英里)的土地,即亞洲大陸的百分之十。同時,佔亞洲人口的四成人口。
  • 印度次大陸在板塊上獨立形成,印澳板塊(印度-澳洲板塊向北的部分)與歐亞大陸其餘部分分離。在與歐亞板塊撞合前,它曾經是一個小大陸,當時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還沒建立。現時,印澳板塊繼續向北漂移,使喜馬拉雅山脈每世紀攀升數厘米。在印度次大陸的西部邊界,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形成了破壞性板塊邊界(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另外,這裏地理特徵繁多,如冰河、熱帶雨林、谷地、沙漠和草原等,都是較大的大陸特有。

伊朗高原

  • 伊朗高原(英文:Iranian plateau,又稱Persian plateau)是亞洲西南部的高原地帶,亦是古代文化的發源地,它是由於阿拉伯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之後形成的多摺山脈帶地形。
  • 伊朗高原或波斯高原是在西亞和中亞的地質特徵。它是楔入阿拉伯板塊和印度板塊之間的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它的西部是扎格羅斯山脈(Zagros),北部是裏海(Caspian Sea)和克佩特山脈(Kopet Dag),西北部是亞美尼亞高原(Armenian Highlands)和高加索山脈(Caucasus Mountains),南部是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和波斯灣(Persian Gulf) ,東部是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恆河平原 (Indo-Gangetic plains)。
  • 作為一個歷史地區,這兒曾出過安息帝國(帕提亞,Parthia),米底王國(Media),阿契美尼德帝國和薩珊王朝(法爾斯, Persis),屬於伊朗的心臟地帶,和大伊朗(Greater Iran)的部分先前領土。 扎格羅斯山脈形成高原的西部邊界,其東部的坡地也可包括在內。《大英百科全書》明確地把「低地的胡齊斯坦」 排除,並將埃蘭地區定性為一個連接「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到伊朗高原的地區」。從西北的裏海到東南的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伊朗高原延伸了將近2,000公里。它涵蓋了伊朗的絕大部分,和印度河以西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面積約3,700,000平方公里(1,400,000平方英里)。儘管被稱為「高原」,但它遠非平坦,而包含數個山脈,最高峰是厄爾布爾士山脈(Alborz)的德馬峰(Damavand),高度5,610 公尺,伊朗中部克爾曼市(Kerman)以東的盧特沙漠(Dasht-e Loot),高度降到300 米以下。


岡底斯山

  • 岡底斯山脈(藏文:གངས་ཏི་སེ,藏語拼音:Gangdisê,威利:gangs ti se,THL:Gangtise)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山脈,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以北並與平行。岡底斯山脈是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弧形山脈,全長約1600公里,西起喀喇崑崙山脈東南部的薩色爾山脊(北緯34°15′,東經78°20′),東延伸至納木錯西南(約北緯29°20′,東經89°10′)。
  • 岡底斯山脈西段山體寬約60~70公里,由西向東山體漸寬,東段寬達1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為為仲巴縣東北的冷不崗日,即羅波峰,海拔7095米。岡底斯山脈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北側是氣候寒冷乾燥的羌塘高原,羌塘高原大部分是荒漠的無人區或牧區,南側是相對溫暖涼爽的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有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薩河河谷平地。草場遼闊,耕地集中,為西藏自治區人口集中,農牧業發達的地域。岡底斯山南北側均為地震活動帶,近40年間多次發生六級以上地震。
  • 在藏傳佛教中,岡底斯山是一座神山,岡底斯山也是苯教、印度教的聖地。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的岡仁波齊峰(梵文又稱開拉斯峰)為著名佛教聖山,佛經中稱為「底息」,海拔6656米。
  • 岡底斯山脈是眾多大河發源地,山脈北峰流出的森格藏布(獅泉河)是印度河正源,西面朗欽藏布(象泉河)是印度薩特累季河,源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間的達卻藏布(馬泉河)是雅魯藏布江的發源地,印度部分稱布拉馬普特拉河,發源於南面喜馬拉雅山的馬甲藏布(孔雀河)是恆河的支流格拉河。

喜馬拉雅山

  • 喜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处于中國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由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及西瓦利克山等数条大致平行的支脉组成,南凸呈弧形,东西长约25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喜马拉雅山名源于梵文,意为“雪的居所”,藏民称“雪山”。
  • 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 根据板块构造学,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塊碰撞形成的[3]:6亿年前,这一地区的绝大部分还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大约在古近紀末期,原来存在于南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逐渐闭合。与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一方面形成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高峻的地势,另一方面就在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附近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地质学者在山脉北坡找到的舌羊齿化石证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北缘的一部分。
  • 根据古地磁学的研究,印度板块至今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印度水系圖:恆河、印度河

恆河

恆河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3150米處,流到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匯合處德沃普拉耶格,海拔降至300米,以後稱為恆河。在印度文化及神話中,認為帕吉勒提河為真正的源頭,但阿勒格嫩達河長度較長。阿勒格嫩達河的河源來自楠達德維山、卡密特山等山脈融雪;帕吉勒提河源於海拔3,892公尺的根戈德里冰川。恆河流至安拉阿巴德,海拔降至120米,安拉阿巴德以上為上游,下至西孟加拉邦段為中游,以下為下游。

雖然恆河河源包括許多小溪流,其中最長的六條河流及五個匯流點為聖地,六條河流分別為阿勒格嫩達河、道里根加河、南達肯尼河、品達爾河、曼達基尼河及帕吉勒提河。而五個匯流點合稱潘奇普拉耶格(Panch Prayag,意即「五個匯流點」),皆位於阿勒格嫩達河上。由上游往下游分別為該河與道里根加河匯流的毗濕奴普拉耶格、與南達肯尼河匯流的南德普拉耶格、與品達爾河匯流的卡爾恩普拉耶格、與曼達基尼河匯流的魯德拉普拉耶格以及與帕吉勒提河匯流的德沃普拉耶格。

在流經喜馬拉雅山區峽谷約250公里的河段後,於瑞詩凱詩結束峽谷河段,在赫爾德瓦爾附近進入恆河平原。在赫爾德瓦爾建有水壩將部分河水導入恆河運河,在赫爾德瓦爾上游的河段大致向西南流,其下游則為向東南流。

恆河接著流經約800公里的曲折河段,沿岸有千萬人口城市2座。拉姆根加河在此河段匯入,注入恆河的平均流量為每秒500立方公尺。亞穆納河於阿拉哈巴德附近與恆河匯流,在印度教中,該地也是神聖的匯流點。此匯流點亞穆納河的流量較恆河為大,流量為每秒2,950立方公尺,約占匯流後總流量的58.5%。

恆河上游水源主要來自3~5月喜馬拉雅山冰雪融化,中、下游則來自6~9月的季風降雨。冬季為枯水期,5月初開始上漲,8~9月升至最高,水位高約1O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一起,河口流量平均為3.4萬立方米/秒。

印度河

它發源於岡底斯山脈岡仁波齊峰東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側,源頭位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境內,源頭溪流名為邦果貢。從喜馬拉雅山脈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爾,調頭向南流入巴基斯坦,在信德省的喀拉蚩附近流進阿拉伯海。河流總長度3180公里,流域面積100萬1549平方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後來因為約二百年的乾旱而滅亡。

印度河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贊斯卡河是位在拉達克的左岸支流,在進入平原後,印度河的左岸支流是潘季納德河(五河),其五條主要支流分別是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及薩特萊傑河。印度河的主要右岸支流有什約克河、吉爾吉特河、喀布爾河、庫拉姆河及古馬爾河及。印度河的沿岸有溫帶森林、平原及乾旱鄉村等不同的生態系統。

文明簡史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老的印度有一支本土文化,便是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遺址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而這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2200左右達到高峰後,便逐漸衰落滅亡了;繼之而起的,便是吠陀文明。

  • 圖章裡有人、神、十字或動物,與其他類型的文字,印度河谷文字目前還未翻譯出內容目前有許多學者說自己已破解印度河谷文字但是都不可靠。
  • 學者在兩河流域文明中找到了與印度河谷圖章相同的圖章,印度河流域文明當時可能與兩河流域文明進行交易。
  • 當時已經會煉銅和燒陶土,對人民而言已經是很高明的技術。
  • 在人民秩序如此好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卻找不到崇拜君王及宮殿之類的痕跡,可能是因為印度河文明的政府是以信仰來管理人民。
  • 馴養了水牛在田裡工作,種植大麥、小麥、棉花、瓜和椰棗。
  • 「世界歷史 008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謎」影片段落:1:43~2:05,4:36~11:04
    1. 印度河文明的復原模型:1:43~2:05,6:42~7:17
    2. 摩亨佐‧達羅城市規畫:4:36~6:12
    3. 公共浴池遺址:8:18~9:00
    4. 水井、下水道、城牆、氾濫後重建:9:05~11:03
    5. 印度河谷圖章影片

Mohenjo-daro.jpg

文明的特色與啟發

  • 古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都把錢財拿來蓋寺廟和宮殿普通民眾的房子簡陋矮小,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普通住家卻非常有特色
  •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各家都有發達的衛生設備有水井、浴室、廁所、下水道,而且各家的下水道都會連在一起集中流入地下的化糞池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滅亡

  • 印度河流域文明持續了 800 年,但是後來突然消失了,到現在還沒有人確定它是如何結束的,但是有些說法:
    1. 洪水帶來的淤泥不斷淹沒他們的家園由於處理淤泥很麻煩所以就砍木頭燒泥磚,可是要燒的泥磚太多了木頭很快的就被砍完,漸漸的水分流失土壤沙漠化農作物無法生長
    2. 因沒有良好的武力以及精良的兵器,所以無法抵抗而被好戰族群侵略或是合併。
    3. 河水泛濫
    4. 瘟疫、蟲害
    5. 貿易、經濟無法持續
  • 被普通接受的觀點是: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有一支操此語言的“雅利安”人,從中亞某處遷徙到印度,成為吠陀文化的創始人,他們的經典自然是《吠陀文集》,而文化中心在恆河流域。而原來在地的印度河文明因為某些不可確知的原因衰落和逐漸滅亡,而雅利安人遷徙進入印度後,從印度北部慢慢南移,在南移的過程中接觸到印度河文明的殘餘。這其中也許有局部的戰爭,但是雅利安遷徙和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卻是平行的關係。

雅利安人

  • 西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或受氣候變化或是人口增加的影響,從印度西北方大規模栘人南亞次大陸。雅利安人身材高大,皮膚白哲,頭髮呈金黃色,鼻梁挺直,與當地土著人不同,他們以游牧為主,主要食物為牛,個性慓悍好勝,能騎善射,以武力進行征服工作,終於佔據了印度河流域,並向恆河、大陸中部及南部擴張。此後,雅利安人逐漸放棄游牧生活,開始學習農業生產技術,飼養動物。

吠陀文明

  • 吠陀文化可以分為早、晚兩個時期。早期信奉吠陀教,崇拜多神,有繁瑣祭祀。有關其活動情形可以從 〈梨俱吠陀〉見其端倪。時問大約從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前1000年。此時雅利安人由游牧走向農業 。晚期活動則發展至恆河流域,由西元前1000年至西元前600年,信奉婆羅門教,多神崇拜,主神有三:婆羅門神,為創造之神;毗濕奴,為守護之神;濕婆,毀滅之神,又是舞蹈之神。婆羅門教教義有二:一、梵我一如,要人摒棄社會生活,壓制貪慾;二、業報輪迴,相信轉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民生活以農業為主,鐵開始大量用於農業工具,人們種值棉花,紡紗織布。國王地位提高,權力更大 。 每個國家規模都不大,疆域也不固定,國與國之間經常發生衡突與戰爭。
  • 在之後經歷了孔雀王朝在西元前317年至西元前180左右、貴霜王朝大約在西元60年到西元320年左右、岌多王朝大概在西元3世紀到西元5世紀。在經歷過主要的三大王朝後,卻因為匈奴入侵進而分裂成很多小國家。

伊斯蘭入侵

  • 穆斯林征服印度次大陸主要發生於12到16世紀。雖然早在公元8世紀的拉其普特王國時期,早期穆斯林已經部分進入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自德里蘇丹國成立後,伊斯蘭教開始向整個次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蔓延。在1204年,由巴赫蒂亞爾領導的穆斯林征服孟加拉,標誌著伊斯蘭教擴張至最東部。

英國殖民

  •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蒙兀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鬥爭,英國人取得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現今

  •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印度精英階層在戰時積極支持英國,希望以此換取民族自治;但英國在戰後的行為令他們大失所望。英政府在戰爭結束後繼續執行軍管法令,而且還制訂新的鎮壓法案(羅拉特法)。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鬥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分歧也在加深。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崛起為國大黨內的穆斯林領袖,與掌握印度教群眾的甘地分庭抗禮。1928年的尼赫魯報告因為主要反映印度教徒的意願,曾引起穆斯林的強烈反彈。英國當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集全印王公和政治領袖舉行三次倫敦圓桌會議,並於1935年通過新的印度法案(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在使國大黨掌握重大權力的同時也加劇兩派之間的不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事件之後英國立刻派遣內閣特使團前來談判,主要內容在於討論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之間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權。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 獨立後的印度共和國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帶來的後遺症。獨立後第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由於克什米爾爭端而爆發軍事衝突。尼赫魯執政時代,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但在外交方面獨立於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集團之外,而選擇成為開發中國家的代言人。但是,1962年暴發的中印邊境戰爭否定尼赫魯的外交目標,並對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產生長遠的不利影響。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執政時期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進行三星期的戰鬥。此後是甘地夫人的長期執政時代,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大獲全勝,但也付出倒向蘇聯的政治代價。1974年印度進行第一次核試驗。甘地夫人在1977年大選中被政敵莫拉爾吉·德賽擊敗,但很快又成功奪回政權,直到1984年因其對錫克教的強硬態度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之子拉吉夫·甘地在母親死後繼任印度總理,他於1991年被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暗殺。1998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執政時期,印度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並於1998年5月連續進行5次核試驗成為公開的核大國。21世紀初的印度,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按購買力評價),被廣泛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2007年7月19日的總統選舉,普拉蒂巴·帕蒂爾獲勝,成為印度共和國的首位女總統。

同時期世界大勢圖

西元前2500年 西元前2200年 西元前2000年 西元前1500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