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星盤」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行 1: 行 1:
 
[[分類:用大英百品學世界歷史]]
 
[[分類:用大英百品學世界歷史]]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
 
 
<img src='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lanispheric_astrolabe_with_inscriptions_in_Latin_and_Arabic_and_later_Hebrew,_Spain,_14th_century,_bronze_with_silver_inserts_added_later_-_Aga_Khan_Museum_-_Toronto,_Canada_-_DSC06585.jpg' width=500 height*/>
 
<img src='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lanispheric_astrolabe_with_inscriptions_in_Latin_and_Arabic_and_later_Hebrew,_Spain,_14th_century,_bronze_with_silver_inserts_added_later_-_Aga_Khan_Museum_-_Toronto,_Canada_-_DSC06585.jpg' width=500 height*/>
 
  西班牙限量版衛星導航器
 
  西班牙限量版衛星導航器

於 2021年5月16日 (日) 19:39 的修訂

基本介紹

西班牙限量版衛星導航器
  • 黃銅星盤
  • 也許來自西班牙
  • AD 1345-1355
  • 高11.2公分、直徑9.1公分、長2.1公分


歷史時代背景

西元十二世紀到十六世紀

盡管有黑死病和蒙古人在亞收和歐洲的侵略造成的混亂,這四百年卻也是知識大學系韓文化的大收成得時代。當時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和科學發展正欣欣向榮,讓歐洲學者從中獲益匪淺還有天文學和數學。

中世紀西班牙三教共存:收復失地運動

伊斯蘭勢力入侵伊比利亞半島(711年-1031年)

倭馬亞王朝的入侵與西哥德王國的滅亡

自7世紀起,來自阿拉伯的伊斯蘭勢力不斷增強。而當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建立後,其勢力更開始影響西亞、北非等地。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的疆域已經延伸至北非的西端。710年,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開始跨過直布羅陀海峽,並在伊比利亞半島登陸。他們不時侵擾城鎮,而當時伊比利亞的西哥德王國,對此並不能作出有力的抵抗。因此,以北非柏柏爾為首的新穆斯林們立時起擴張之心,於翌年組織軍隊出擊伊比利亞半島。

711年,由塔里克·伊本·齊亞德所組織的遠征軍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向伊比利亞半島進攻。同年7月19日,穆斯林在瓜達萊特河一帶擊潰西哥德人,而西哥德國王羅德里克更戰死。羅德里克死後,西哥德王國後繼無人,而倭馬亞王朝便趁著西哥德內部的混亂而開始擴大其支配範圍。直至710年代末,穆斯林已經把伊比利亞南部,今西班牙境內的安達盧西亞地區完全佔據。因此,穆斯林便乘勝追擊,開始對庇里牛斯山北部作出攻勢。714年,伊比利亞大部份的土地已經落入阿拉伯帝國的手中。阿拉伯帝國在統治初期採取了宗教寬容政策,實現與當地的基督教共存。不過,因為信仰上的差異,當地的社會問題日益增加,再加上阿拉伯穆斯林統治者之間發生了政治及宗教上的長期紛爭,持續的內耗和戰爭,以致民不聊生,令原先逃亡至北邊的前西哥德基督徒貴族有機會恢復元氣,可以在日後對南部的穆斯林作持續反擊。


文物介紹

「希伯來星盤」是大約七百五十年前的猶太人在西班牙所製作的。上面刻有希伯來文字、但同時還有阿拉伯和西班牙文字,這個星盤的裝飾結合了伊斯蘭和歐洲的不同元素。 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是誰曾擁有這個特殊的希伯來星盤,但它能讓我們知道許多訊息、明白猶太跟伊斯蘭學者如何將承襲自古希臘與羅馬的遺產發揚光大,重新振興了科學和天文學。這個儀器顯示出重大知識統合的結果,涉及了三種宗教──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和平共存的歷史時期。 星盤使一切中世紀的天文知識變得簡潔明瞭、易於使用。如同當今最新的科技產品一樣,這是一件必須擁有的、能證明你站在科技尖端的物件。 這個星盤有五片彼此堆疊的超薄圓盤,在中央有一根針狀物將它們串在一起。盤面上有好幾根指針,指向圓盤上不同的符號就能得到不同的天文數據,或幫你來給自己進行定位。這個星盤是專門為身在特定緯度的使用者所設計的──這裡的五片圓盤,能讓你在庇里牛斯山脈和北非這種緯度範圍內的任何位置得到一個準確的數據。這個緯度範圍,也就是賽維爾(Seville)和托雷多(Toledo)之間的西班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