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柿右衛門大象」修訂間的差異
(→1650年)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分類:用大英百品學世界歷史]] | [[分類:用大英百品學世界歷史]] | ||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 ||
− | |||
==基本介紹== | ==基本介紹==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b/British_Museum_Kakiemon_elephants.jpg/800px-British_Museum_Kakiemon_elephants.jpg' width=600 height=*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b/British_Museum_Kakiemon_elephants.jpg/800px-British_Museum_Kakiemon_elephants.jpg' width=600 height=* /> |
於 2021年5月2日 (日) 22:55 的最新修訂
基本介紹
- 展品:日本柿右衛門大象
- 地點:西亞,來自日本
- 發現年代:西元1650-西元1700
- 使用材料:陶瓷
- 高度:35.5公分、44公分
- 寬度:14.5公分
- 經度:129.848
- 緯度:33.2137
簡介
牠們的身體是用白瓷做成,一種相當漂亮的乳白色,並在上面彩繪了裝飾,腿上有紅色塊狀斑點、背上有代表了騎乘挽具的藍色圖案、耳朵內側是鑲著紅邊的淡黃色。牠們的眼睛是屬於日本式的眼睛。我們無須質疑,創作大象的藝術家一定是憑空想像出自己沒看過的生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藝術家一定是個日本人。
萬曆朝鮮戰爭
1591年,豐臣秀吉以「假道入唐」為名義,致函朝鮮國王宣祖李昖,表示將於次年春天假道朝鮮進攻明朝,要求請予協助。在久未獲朝鮮答覆後,豐臣秀吉於1592年派兵入侵朝鮮,朝鮮節節潰敗,並向宗主國明朝求救。隨即明朝派兵支援朝鮮。這場戰爭波及到了朝鮮全境,其間曾於1593年議和並休戰;但於1597年戰事再度爆發。後期雙方陷入膠著,最後由於豐臣秀吉的病逝,日本軍隊於1598年全部從朝鮮撤退,而日本占領朝鮮並以之為跳板進攻明朝的行動最終失敗。
由於此役緣故,大批朝鮮人僱工及平民戰俘被帶往日本,其中的陶藝工匠將大陸式瓷器及瓦片製作技術引入日本,日本的陶瓷因此深受朝鮮半島的影響。一些日本的知名陶瓷體系都是源於萬曆朝鮮戰爭被劫去的瓷器和工匠。
有田燒
有田燒是日本九州的原肥前國燒制的一種陶器,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該陶器在古代被大量出口至歐洲,其燒制工藝在日本一直延續至今。
有田燒的鼻祖李參平是萬曆朝鮮戰爭移居日本的朝鮮陶瓷匠。作品依製造時期、樣式等大致區分成初期伊萬里、古九穀樣式、柿右衛門樣式、金襴手等。
陶器跟瓷器的差別
陶其實就是土,高溫燒製成的。
瓷有兩個部分,裡面的坯體以及外面的釉料。坯體要用10~30%的高嶺土與70~90%的瓷石一定比例混合之後,塑形,稍微陰乾,接著浸泡在釉漿裡。釉漿是玻璃質的釉料粉碎成粉末加水,玻璃質的釉料顆粒就會懸浮,坯體浸泡進去之後,拿出來上面就會包覆一層釉料,再拿進去1200~1400度的高溫燒結。包覆在坯體上的釉料在1000~1200度的時候就會變成液體,變成液體的釉料會依照表面張力均勻的包覆在坯體外層,燒結好後拿出來降溫,液態釉就會變回固體,像一層半透明亮光漆一樣。
常見的唐三彩以及琺瑯常常會被誤解成是瓷器。唐三彩指的是陶器上的釉色,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唐三彩只用800度燒製成,上面的釉色在剛燒好的時候會很漂亮,但經過長時間之後,上面的顏色會慢慢流下來,無法像瓷一樣保持在上面。
琺瑯是金屬胎打出形狀之後,用金屬絲在上面牽出線條或格子,在上釉的時候就上在那些格子裡,釉上好之後就拿去燒,讓釉跟金屬胎黏合,拿出來再磨平。
江戶時代
豐臣秀吉動用西國大名為主力,打算以朝鮮出征為名以發洩文治派不滿的勢力(以石田三成等奉行為代表)與武功派(包括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武將)的鬥爭。由於此種矛盾,秀吉死後,豐臣政權「大老」德川家康得以聯合福島、加藤諸將,在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擊敗由石田三成號召、另一「大老」毛利輝元領銜的反德川勢力,奪得最高權力,被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開設幕府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奉還,是日本封建統治的最後一個時代。
宗教
德川幕府提倡朱熹的儒家學說,希望藉儒家強調的三綱五常,來培養人民忠於幕府的思想,以維持社會穩定。早在德川初年,幕府經已任一些著名儒學者(如林羅山)為食客,以宣揚這種理念。同時也有佛教、神道以及基督教。
自豐臣秀吉時期開始,日本政府就將基督教當作邪教。德川幕府多次頒行鎖國令阻止基督教發展,加強對基督徒的壓迫。在1638年基督徒發動島原之亂後,基督教被迫成為秘密信仰。
酒井田柿右衛門
柿右衛門窯係以日本陶藝工匠柿右衛門及其家族為名的一種釉上彩瓷。此種彩瓷結合了韓國技術、中國裝飾技巧及日本品味,作品色彩明亮,一如此處所見之模型大象。柿右衛門未曾見過活象,製作時應參雜了對歐洲喜好的想像。
歷史
酒井田圓西由於發現了良質陶土,搬到了佐賀縣西松浦郡有田町,與兒子喜三右衛門一起製作了陶器、白瓷、染附等瓷器。在十七世紀前半,喜三右衛門成功地燒製出赤繪瓷器,取名柿右衛門。
初代柿右衛門確立了獨門風格,乳白色質地(濁手)的瓷土上燒製赤紅彩繪,作品輸出歐洲,麥森窯曾仿製其樣式。而瓷器發祥地景德鎮也深受影響,陸續有仿造品出銷歐洲。
初代至四代柿右衛門(1640~1679年)的質量純粹且作風變化不大,稱之為初期柿右衛門。
17世紀後半~18世紀前半的九十年間,五代~七代稱為中期柿右衛門,可惜五代較為遜色,所幸六代受叔父澀右衛門的襄助,推出食器以外,如花器香爐等瓷器,水準提升再加上量產成功,成了中興之祖。
18世紀前半~19世紀囊括八代至十代的後期柿右衛門,主要推出染付(青花)的瓷器。在七代八代的作品中常出現四角圖內印著「福」字 的角福符號,其實源自於明清的陶瓷器。
近代因「角福」商標的訴訟纏身而元氣大傷,但仍然積極外銷 。
十二代與十三代以復活「濁手」為目標,1953年首次發表「濁手」作品,1955年,濁手的製作技術被指定為國家無形文化財,1971年被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
樣式
柿右衛門的樣式是以大和畫風的花鳥圖為主要題材,暖色系的色調、非對稱性的乳色留白空間、豐富自由的構圖為其特色。上彩的顏色有赤、黃、綠,並施以青、紫、金色。
瓷器的口緣稱為「口銹」,許多作品都有銹釉施工。
即便同樣是有田燒,和走精緻路線的鍋島樣式和寒色系少余白的古九谷樣式,就大大不同,給人溫暖柔和的感受。
所謂的「濁手」,是以獨特的乳白質地,與赤紅色釉料共組而成的構圖,效果突出。由於原料土的耐火性高而調和困難,加上燒製乾燥過程中產生的體積變化過大,因此在製作上困難重重,生產率也就不高。
柿右衛門的圖繪以「岩石梅花與馬」、「紅葉與鹿」、「竹與虎」、「栗與鶉」為典型,然而,畫風因應時代而變,初期曾受明朝赤繪的影響,不久,又受到狩野派、土佐派 、四條派、琳派的啟發,近代則展現以寫生為基調的現代風格。
世界局勢圖
日本局勢圖
1650年
1700年
荷蘭海上貿易(1650年)
在17世紀,荷蘭擁有全世界海上貿易的霸權。當時世界性的貿易圈正在形成,只要誰壟斷了海上貿易,就是霸佔了世界貿易。荷蘭雖然是新興國家,但他們投入了大量資金在造船業上,成為歐洲的造船中心。荷蘭有著造船業以及強大的金融支援還有良好的制度,1670年時,荷蘭擁有的商船噸位超過英、法、德、葡、西等西歐主要國家擁有噸位的總和,幾乎壟斷了世界貿易。馬達加斯加旁的毛里球斯島、印尼柔佛州、印尼爪哇島北部還有台灣都是荷蘭的殖民地,荷屬東印度公司就位在爪哇島。
荷蘭船隻的傳統路線沿著非洲往南繞過南美洲之後到毛里球斯島補給,接著往馬六甲海峽,再往北到台灣,然後到日本進行貿易。在中南半島也進行貿易。
日本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將瓷器外銷至全世界,所以借由荷蘭得船隻把瓷器往全世界推。
北美的新尼德蘭以及南美的累西腓也是荷蘭殖民地,所以荷蘭也主宰了大西洋的海上貿易。
英國興起
荷蘭在17世紀末,海上霸主的位置遭到英國的威脅,英國決意爭奪海上霸權,開始對荷蘭挑戰。經過苦心經營,到英國進攻荷蘭之前,英國軍艦在噸位和火力上都超過了荷蘭。長達幾十年的海上戰爭讓荷蘭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和對航路的保障,國力一落千丈。開始了英國主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