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典範」的數位學習工具」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跨校選修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9 次修訂)
行 1: 行 1:
 
==「自主學習典範」簡介==
 
==「自主學習典範」簡介==
 +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
 +
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0年一定會破 19萬/年。
 +
 +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的原因不是經濟性的。
 +
 +
108課綱是個好出路嗎?
 
<p style='font-size:13pt;font-family:標楷體;'>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p>
 
<p style='font-size:13pt;font-family:標楷體;'>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p>
 
<p style='font-size:20pt;font-family:標楷體;'>第一要訣:提高學習者的高度。</p>
 
<p style='font-size:20pt;font-family:標楷體;'>第一要訣:提高學習者的高度。</p>
 
而「金字塔化」會讓「有高度」的位置成為稀有資源,然後就沒辦法讓大多數人都看高自己。
 
而「金字塔化」會讓「有高度」的位置成為稀有資源,然後就沒辦法讓大多數人都看高自己。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480px-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 width=320 height=320 /></div>
+
<table style='border:none;width:100%'><tr>
<br/><br/><br/>
+
<td style='border:none;'>
 
<table style='border:none;font-size:20pt;'>
 
<table style='border:none;font-size:20pt;'>
 
<tr><th style='border:none;'></th><td style='border:non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small;'>學習者</span>主體性</td></tr>
 
<tr><th style='border:none;'></th><td style='border:non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small;'>學習者</span>主體性</td></tr>
 
<tr height='22pt'><th style='border:none;lin-height:20pt;'>學習=增量×有用</th><th style='border:none;'>×(自我+群我)</th></tr>
 
<tr height='22pt'><th style='border:none;lin-height:20pt;'>學習=增量×有用</th><th style='border:none;'>×(自我+群我)</th></tr>
 
<tr><td style='text-align:right;border:none;font-size:small;'>讀懂世界<br/>改善生活<br/>生涯發展<br/>公民素養</td><th style='border:none;'></th></tr>
 
<tr><td style='text-align:right;border:none;font-size:small;'>讀懂世界<br/>改善生活<br/>生涯發展<br/>公民素養</td><th style='border:none;'></th></tr>
 +
<tr height='20pt'><td style='border:none;' colspan=2> </td></tr>
 +
<tr><td style='border:none;' colspan=2><b>教育</b>:<span style='font-size:14pt;'>學習當中別人可以幫忙的部分</span></td></tr>
 
</table>
 
</table>
 +
</td><th style='border:none;'>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480px-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 width=320 height=320 />
 +
</th>
 +
</tr></table>
 
<br/><br/><br/><br/>
 
<br/><br/><br/><br/>
 
<table style='border:none;width:100%'><tr>
 
<table style='border:none;width:100%'><tr>
行 15: 行 28:
 
</th><th style='border:none;'><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5/教育新典範.png' width=320 height=152 />
 
</th><th style='border:none;'><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5/教育新典範.png' width=320 height=152 />
 
</th></tr></table><br/><br/>
 
</th></tr></table><br/><br/>
<table align=center class=nicetable style='with:400pt'>
+
<table align=center class=nicetable style='with:400pt;border:none;'>
<tr><th colspan=5 style='padding:15pt auto;'><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8/課程演進五階段.png' width=633 height=50 /></th></tr>
+
<tr><th colspan=5 style='padding:15pt auto;border:none;'><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8/課程演進五階段.png' width=633 height=50 /></th></tr>
 
<tr>
 
<tr>
 
<td style='width:20%'>習近平時期<br/>台灣戒嚴體制<br/>統編課本</td>
 
<td style='width:20%'>習近平時期<br/>台灣戒嚴體制<br/>統編課本</td>
行 75: 行 88:
 
#自主學習典範
 
#自主學習典範
 
#:概念是:
 
#:概念是:
#:#「資深學習者」擔任「資淺學習者」的嚮導、教練與陪伴者,由學習者「自主學習」
+
#:#「資深學習者」擔任「資淺學習者」的嚮導、教練與陪伴者,由學習者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br/>老師自己首先要是好的學習者。<br/>老師每天都在度量各種知識、技能與學生生命遠近的關係。
 
#:#教育是一種「生態化」的助人活動。要避免「依賴」與「剝削」。
 
#:#教育是一種「生態化」的助人活動。要避免「依賴」與「剝削」。
 
#:#總訣竅是:提升學習者的高度。強調「自主學習/自我培力」、「無界學習」、「群學」。<br/>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行動者思維)。<br/>別老想著當同學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總訣竅是:提升學習者的高度。強調「自主學習/自我培力」、「無界學習」、「群學」。<br/>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行動者思維)。<br/>別老想著當同學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行 90: 行 103:
 
<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當代適應1.png' width=510 height=286 />
 
<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當代適應1.png' width=510 height=286 />
 
{{:跳至頁首}}
 
{{:跳至頁首}}
 +
 +
==「自主學習典範」下的數位學習工具==
 +
在當代,自主學習也是大量使用數位工具的學習
 +
===一、把 NAS 接上去===
 +
#讓每位同學都有很大的雲端空間,去進行自主的布署,動手打造自己的學習環境。
 +
#給同學組課的空間。
 +
===二、共筆、協做與表達===
 +
#長期,做為累積的共筆軟體一定是 mediawiki
 +
#即時共筆軟體 [http://urclass.net:9001/p/emep7 etherpad]
 +
#會議軟體 [https://meet.jit.si/EMEP jitsi meet]
 +
#輕鬆架設「主題網站」的架站機 framework
 +
#自由軟體的重要:反制數位集權
 +
 +
===三、支援行動學習===
 +
#GIS
 +
#翻譯
 +
 +
===四、Maker 精神===
 +
#動手學科學
 +
#動手學數學

於 2021年4月1日 (四) 20:57 的最新修訂

「自主學習典範」簡介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0年一定會破 19萬/年。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的原因不是經濟性的。

108課綱是個好出路嗎?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

第一要訣:提高學習者的高度。

而「金字塔化」會讓「有高度」的位置成為稀有資源,然後就沒辦法讓大多數人都看高自己。

學習者主體性
學習=增量×有用×(自我+群我)
讀懂世界
改善生活
生涯發展
公民素養
 
教育學習當中別人可以幫忙的部分







習近平時期
台灣戒嚴體制
統編課本
學科專家宰制課程
高中課程是大學內容的簡化版
國中課程是高中課程的縮小版
允許校定課程
學校有課發會
至少是學校選書
學校是
「自主學習社群」的聯盟
學生自己打造學習
適性揚才

<linkedimage> wikipage=#top img_src=Go_top.gif tooltip=跳頁首 img_alt=跳頁首 </linkedimage>

群學

  1. 討論模式
  2. 特質互補
  3. 平行操作(分工合作)
  4. 共振
  5. 風險

必須「開門辦教育」(從網絡中學習)才能趕上學習需求成長

右圖有兩條斜率不同的發展曲線:

斜率較大的是家庭教育需求的成長線,每年增加
斜率較小的是學校教育供給的成長線,也每年增加

越是社會變遷速度快,教育需求的成長也會跟著增大;教育供給雖然也與時俱增,但受限於政府的稅收增加無法太快,其增長的速度會追不上社會變遷下教育需求的成長速度。兩者的差距發展會宛如剪刀的上下兩刃,我們稱之為「剪刀差」。

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開門辦教育」一個辦法。

  1. 以資訊科技設置領域為例
  2. 再以 108 課綱,須增加校定選修,並由 1.2 倍率出發,漸漸走向 1.5 倍率為例
    • 量的問題,從蔣偉寧部長開始,即推動大學來幫高中開預科
    • 如果再同時考慮質與量,非把社大橋接進來不可
  3. 再以成功的教學,須整合課程與教學、輔導、社工、家庭教育四個系統的資源來說,須要走向「同村共養教育」

<linkedimage> wikipage=#top img_src=Go_top.gif tooltip=跳頁首 img_alt=跳頁首 </linkedimage>

兩種典範與不對稱性

  1. 師徒教學典範
    概念很簡單:會的「師」教不會的「徒」
    背景:
    1. 生師比很大,一位老師同時要教很多位學生。當生師比很大時,就算你要搞師生平權,也會是表面的、假的。
    2. 傳播工具比較原始,老師不教給學生,學生損失比較大。
    3. 社會比較金字塔化,等級森嚴。通常也需要一套儀式來鞏固尊卑,如「起立、敬禮、坐下」;大陸演員間互相尊稱為「老師」,即是一種老師身份較高的心理慣性運用。
    4. 知識、技能的折舊比較慢。
    此典範中老師需要不對稱的位置與權力,去布署:
    1. 將學生「格式化」,以對得上老師「畫一」的教學。
    2. 選擇教學內容––以老師決定的課程目標為準。
    3. 決定教學節奏與活動內容––以老師決定的每堂教學目標為準。
    4. 布置作業,確保學生有一定強度的練習。
    5. 布置「診斷性評量」,確保學生有「聽」他教。
    6. 布置「檢定性評量」,評價學生是否達到「學會」的「儀式性定義」。
    7. 布置「選拔性評量」,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8. 處罰學生,以維護課堂紀律,作業與評量的有序進行。
    9. 擴大規模備妥畫一性教學後勤,於是有教科書、課程標準、課程綱要、設備基準…
    師生太過不對稱衍生的課題:
    1. 把學習者的「高度」壓得太低,學習會儀式化。學習者會做出「學會」的樣子,演出學會的儀式,其實未必想學,也不一定有學會。
    2. 學校會複製社會的權力支配關係,妨礙社會演進。
    3.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比「事實」更加強橫得多。老師對學生的肯定與貶抑影響都太大。
    4. 老師在金錢上有較強的索要潛力。在台灣民主化之前,「養鴨子」(要學生到他家補習)幾乎是多數學校老師的副業。
    5. 老師能在情感上有較強的索要潛力。感情一定要對等,尤其是愛情,不然會形成「剝削」。
    時代的演進:學生由「聽課」進化到「選課」,再進化到「組課」。
    配套演化出「同學自行組課群學」+「自行策畫實務浸潤」+「自行規畫學習成果發表」
  2. 自主學習典範
    概念是:
    1. 「資深學習者」擔任「資淺學習者」的嚮導、教練與陪伴者,由學習者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
      老師自己首先要是好的學習者。
      老師每天都在度量各種知識、技能與學生生命遠近的關係。
    2. 教育是一種「生態化」的助人活動。要避免「依賴」與「剝削」。
    3. 總訣竅是:提升學習者的高度。強調「自主學習/自我培力」、「無界學習」、「群學」。
      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行動者思維)。
      別老想著當同學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理想是:生命自覺、學習自主、生活自立、責任自負、需求自造
    一些背景上的改變:
    1. 像台灣這種社會,已經負擔得起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教育典範。
    2. 從「電波傳播革命」之後學習者知識與技能的來源就不斷拓展,到了「網際網路」之後,基本上可以實現 Illich 用「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機構中學習」的構想。這使得「主題備課」(讓同學備課上課),行動學習(移地、學習者策畫、群學)等當代自主學習式的課程模組變得具有可行性。
    3. 社會由水平整合(網絡)混搭垂直整合(科層),微權力興起,平權運動當道。只有如中國般的「權本社會」,還會依權力大小,將人用森嚴的等級排序。
    4. 知識、技能的折舊極快,須要用「群學」抵消一部分知識與技能折舊的效應。

<linkedimage> wikipage=#top img_src=Go_top.gif tooltip=跳頁首 img_alt=跳頁首 </linkedimage>

飼料雞會死的很慘––從「當代適應」看兩種教育典範

<linkedimage> wikipage=#top img_src=Go_top.gif tooltip=跳頁首 img_alt=跳頁首 </linkedimage>

「自主學習典範」下的數位學習工具

在當代,自主學習也是大量使用數位工具的學習

一、把 NAS 接上去

  1. 讓每位同學都有很大的雲端空間,去進行自主的布署,動手打造自己的學習環境。
  2. 給同學組課的空間。

二、共筆、協做與表達

  1. 長期,做為累積的共筆軟體一定是 mediawiki
  2. 即時共筆軟體 etherpad
  3. 會議軟體 jitsi meet
  4. 輕鬆架設「主題網站」的架站機 framework
  5. 自由軟體的重要:反制數位集權

三、支援行動學習

  1. GIS
  2. 翻譯

四、Maker 精神

  1. 動手學科學
  2. 動手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