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網韌性/電網韌性
強化台灣電網韌性
微電網之重要及必要性
- 提高能源可靠性:微電網可以在主電網發生故障或維護時,繼續為用戶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這對於醫院、數據中心等對電力高度依賴的機構尤為重要。
三、十萬儲能家庭的配套(1% 家庭)
心理上會支撐社區微電網。
- 每度電的儲能設施(磷酸鐵鋁)成本約在 1.8~2.2 萬之間,看有沒有電力管理系統。
- 家用儲能 搭 (露營)車用電。
- 家用儲能 搭 太陽能板。
- 家用儲能 搭 離峰電價,夏天特別有用。利己利國。
- 家用儲能 搭 防災。
- 家用儲能 搭 自造教育。
影片:
QA與討論
- 如果是一般家庭,要做儲能設備和太陽能板時,通常可以先從哪些面向考量適不適合?
- 基本上,以台灣的現況來講,由於電價低廉,大家不會覺得有立即性的需求。但是由於我們
- 現在要推陽台型的儲能設備,那假如以雙北的都會區,都是高樓公寓適合嗎?通常會需要多少預算?
- 有評估過,我們目標鎖定在公寓。兩大片太陽能板加上儲能設備總共十萬塊。這是入門款迷你型的,先去體驗看看。
- 這個設備是可以移動式的對嗎?重量大約多少。陽台需要什麼條件
- 陽台型無法移動,重量大約25公斤。不用什麼條件,就是看大家的日照時間,影響到儲能的時間、儲多少。如果是那種好幾棟大樓組成的社區,陽光被分散掉,就不太建議。
- 以學校作為微電網的戰略效益,目前丁丁提的這個方案有跟政府部門或戰略單位提到相關可行性嗎?
- 可行性驗證:台電再見福山國小的微電網時就已經驗證了。而且當時還不適用磷酸鐵鋰電池,以現在的技術來說,可行性比當時建福山國小的微電網還高。五十度是甚麼概念呢?就是維持一個部落基本維生就可以:通信不會斷、抽水馬達可以一直使用。當時在那裡建網,就是因為福山部落在風災後停電十七天。冷戰時期在全台各地,包括山區建立國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當時是為了精神國防,而這對台灣政府是個非常重要的遺產:對整個國土的網絡,價值極高。如果因為廢校把學校關掉,日後哪位總統上台,都沒辦法再回到以前的局面。而且幸虧幾年前蘇貞昌要每間學校都要有冷氣吹,而且為了要讓學校不會吃不消電費,所以有很多地方都有建太陽能板。所以我們有了第二層基礎,可以做這件事,只是當時沒有想到順便建儲能設備。七八年前開始做實驗教育機構,原本以為要跑到坪林才會有空餘教室讓我們做,沒想到光是在板橋,新北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只有三間學校不減班,其他都因為減班有很多空閒教室。所以現在有這麼多空閒教室,在空間上我們用可以作微電網,而且還可以結合理化課程。所以如果這一百億花下去,可以把
- 阿淦回應:可以找鍾佳濱和潘孟安(?)來談,因為潘文忠應該不會留任;但是潘孟安是賴清德的競選主任,在新舊政府之間做個交接,我覺得比較有可能。另一個是從戰略價值的角度,要從檯面下做;但是檯面上講教育場所緊急危難時的因應,這部分應該是有全民共識。檯面下的戰略怎麼推動,可能需要沈柏洋他們黑熊學院來一起合作評估。再來是課程開發,有很多電學化學的領域結合。感覺這個行動要加快,因為隨著國家預算吃緊,把閒置學校廢校,很容易就會形成跨黨派的共識,所以我們這項倡議要趕快行動。
- 如果是防災行的微電網,現在的容量大概是五十度,大概是多少錢?會多重?
- 五度電大概是五十公斤,放大到五十度就是五百公斤。(丁:一間教室就可以做)
- 宜君:對這個主題很感興趣,因為去年有接觸到再生能源、以及太陽能如何取代石化能源的問題。因為去年看到一個特別的案例,透過運動機器(腳踏車、跑步機)儲電,然後這個儲電裝置就可以用來供給小型的民生用電。另外我覺得台灣的電價確實該合理化。
- 丁丁回應:電費也可以用拉大電價差。原本便宜的電費是為了照顧低社經族群,但現在的狀況是便宜到令人髮指,甚至讓其他國家的企業來台灣為了這個便宜的電價來佔位子。那以後我們其實無法隨便揮霍,但是有沒有可能仍舊是,低社經階層的低電價還是有被保障,因為他們其實也用不了太多電。
- 請多說明一下福山國小為什麼會有微電網,因為自己在種籽服務過,很好奇同樣是在烏來山區,為什麼種籽沒有台電去建微電網
- 知道的人太少。國外現在大力推行,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歐洲看到俄烏戰爭的狀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愈來愈多人支持這樣的做法。我個人認為,種籽是可以主動跳出來說,我要來示範微電網,去跟教育部申請一筆經費。
合理電價
俄烏戰後台灣電價調幅與他國相比較表
國家 | 2023年工業電 價(元 / 度) |
相較2020 年漲幅 |
---|---|---|
韓國 | 4.53 | +87% |
法國 | 8.45 | +160% |
日本 | 5.21 | +36% |
英國 | 10.76 | +126% |
德國 | 8.2 | +34% |
台灣 | 3.38 | +31% |
目前台電的調漲計畫
電價費率審議會預計本周五(28日)登場,目前工作小組已召開完畢,4月電價方案大致敲定,確定採「民生高、產業低」原則,住宅、小商家等民生用電平均漲幅高達11%,產業用電漲幅則約5%,最終總電價平均漲幅逾6%,如此全面衝擊1450萬戶,且是4年來,國內第5度調漲電價。
同時,為了「電價結構合理化」,這波電價大刀主要瞄準民生用電基本度數,住宅用電第一段120度以下大漲25%、第二段330度以下則調高11%,至於早餐店、火鍋店、麵包店、美容院、零售業等營業用百萬戶小商家,第一段330度以下更調高33%。
家用平均500度 每月多付160元
目前住宅電價為六段制,除第一、二段漲幅最大外,從第三段開始,500度、700度,到1000度以上,漲幅縮小為7到8%,但幅度仍不小。小商家為五段制,從330度往上有700度、1500度、3000度不等,各段漲幅平均落在10%左右。
如以住家每月平均用500度來看,4月之後每月電費將多約160元,一年逼近2000元。如果用到700度、1000度,整體支出更多。至於小商家,目前平均月用1500度,每月多600元,一年是7200元,規模越大要付越多。
相對於民生基本度數全調,產業電價平均漲幅會落在5%,為4年來最小,且不分半導體台積電、資料中心等大廠,還是一般中型工廠,以及百貨公司、旅館等,33萬戶工商業用戶調幅都一樣,也就是不再拿高耗能產業開刀。原因主要是近3年電價調漲43%,工商業用戶幅度卻高達71%,目前每度均價4.27元,再漲5%後已離韓國4.98元不遠,如調太高,將威脅出口產業競爭力。
反之,民生用電長期少調,造成結構不合理,以第一段每度僅1.68元來說,竟比20年前的2.1元還低,但這段期間通膨不知道漲了多少。也因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很堅持一個原則,就是「電價結構合理化」,力求扭轉這種不公平制度。
台電目前累計虧損4229億,原本期望可以拿到政院撥補的2000億預算,但在野黨不認同虧損不予放行,因此這次電價規畫必漲,否則今年台電還要再虧500億。對於漲價,台電只表示,燃料與財務虧損狀況都已核報給委員會,至於如何調,由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