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增能自學生陪伴者/五方會談 的原始碼
←
增能自學生陪伴者/五方會談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增能自學生陪伴者/課次頁]] <pre>04:28 丁志仁 學習,時代的分水嶺,傳送 vs 陪伴, 04:32 丁志仁 多地點發生 包含台灣 觀察這件事的全球性網絡 兩個進展:微社群,小書 04:45 丁志仁 觀念,方法,可公開的素材,觸動。有系統的捕捉下來,整理出來。 04:48 丁志仁 參課者,出錢出力,幫助成就這項進展。 04:49 丁志仁 持續探討的微社群 04:52 丁志仁 組課的目標: 開始兩項進展</pre> 人類社會中的學習系統演變,可以用這個角度來粗分為三個階段: # 前工業化時期 # 工業化時期:大約 300 年 # 當代自主學習時期 前工業化時期,人類社會主要以農林魚牧營生為大宗,加上少數的工匠與商賈,學習機構和講學團體觸及的人口很少,內容主要集中於文、史、哲;技術傳承則多採師徒制,多數在家庭或家族中傳承。 邁入工業化之後,政府全面介入:透過轉化工業產能,建立起全民受教育的大規模教育科層體制。內容則覆蓋全部的知識與技能,效果是能為社會製造無數有用的勞動力,與順從誘導的大量人群,這種人民非常能穩定「不斷擴產與充分消費」的秩序。教育的方法和思維都是「工業化」式的:大規模量產,代價是「格式化大部分的人民」。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我準備了一批閱讀文本:[http://urclass.net/EMEP/ALPartner/reading21.php http://urclass.net/EMEP/ALPartner/reading21.php],請大家可以抽空去讀。這一種教育典範本文稱之為「傳統公共教育典範」,更粗俗但符合直覺的叫法是「飼料雞典範」。 這裡要指出的是:整個「飼料雞典範」自 1970 年代起即被系統性反省,到 1990 年代網際網路興起,帶動整個人類社會重構,社會變遷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傳統公共教育典範」在高中、國中、國小階段是一種「舉國體制」,須要靠「課綱」來指導全國數十萬班級中數百萬學生的日常學習,在節奏上根本不可能追得上各方面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 <table style='border:non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00%;'><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480px-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 width=275 height=275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 於是新的「自主學習典範」(簡稱「土雞典範」)就開始萌芽,而且必將成為人類社會下一個主流的學習典範!扼要表達自主學習典範,莫過於右側那張圖。而要用一句話去比較兩種典範的最大不同,莫過於「自主學習典範」用「陪伴、嚮導、教練」去取代「傳統公共教育典範」的「傳道、授業、解惑」。就是傳統教育想要由老師「傳送」知識與技能給學生,而自主學習則由資深學習者「陪伴」資淺學習者自己去建構知識與技能體系。 其實「自主學習典範」是於同一時期在全球多地點發生的,當然其中也包含台灣。這個典範在台灣有論述發展,也有實務實踐;目前在實踐上的最大困難就是「好的陪伴者」在台灣當前其實是「稀缺」的,要嘛太少,要嘛太貴,物以稀為貴嗎!這一輪組課的主題即鎖定在「探索
返回「
增能自學生陪伴者/五方會談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