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自主學習公共化/DM 的原始碼
←
自主學習公共化/DM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小額募款]] == 為什麼重要? == === 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 === # 學習者參與治理學習。 # 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習夥伴之間彼此的協作。 # 學習的場域不以教室或學校為範圍,可以擴大到整個世界。 #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 === 自主學習面對未來挑戰的必要性 === 未來世代必須面對嚴峻的生態災難及科技顛覆的雙重挑戰,傳統以應試為目的的學習典範已無法應對。自主學習對台灣未來社會具有以下好處: # 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發展有可能造成社會「巨嬰化」,自主學習能強化自造精神與動手能力,對抗這一趨勢。 # 自主學習從小訓練協作能力,有助於發展微社群學習機制,提升災變生存韌性。 # 自主治理學習的經驗可培養公民參與能力,促進公共事務參與與常民政治發展。 # 在生成式AI進入教育領域的時代,回歸基本思考(Go Basic)是首要策略,而這正是自主學習典範的核心精神。 目前台灣公共教育仍以傳統學習典範為主,只有少數實驗學校採行自主學習典範。我們期望所有孩子,不分家庭背景,皆能在優質的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習成長。 == 參與人員 == === 合作的老兵 === * 黃志順 * 丁志仁 * 周樂生 * 林壯穎 * 周鄭州 * 劉士弘 * 謝國清 * 江宜汾 === 合作的年輕人 === * 林怡廷 * 沈潔伃 * 李頎 * 林芸伍 * 蔡宗霖 * 范智鈞 * 林辰潔 * 閉恩濡 * 游士賢 * 魯維倫 == 需要推動的事 == # '''教育品質指標研究''':改革現行以教科書與考試為主的評量方式,轉為強調「適性、揚財、終身學習、學習機會均等」的新指標,進而改變教育經費的分配與補助模式。 # '''先實驗教育後體制學校''':透過政府補助,促進教育現場由傳統學習典範逐步過渡至自主學習典範。 # '''建立教育現場的自主學習網絡''':連結有志推動自主學習的現職教師,形成支持系統,避免孤軍奮戰。 # '''促進實驗教育機構與社區大學連結''':結合「社大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資源,推動平價化自主學習實驗,解決公共化推動的關鍵問題。 # '''維護核心理念與社會運動結盟''':由多位社會運動領袖共同維護「自主學習核心文件」,作為實踐者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
返回「
自主學習公共化/DM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