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六日戰爭 的原始碼
←
六日戰爭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編輯此頁面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古代戰爭]] ==參戰方== *甲方:以色列(美) *乙方:埃及 敘利亞 約旦 伊拉克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蘇) ==曲汝川的戰爭== *前伊斯蘭時期的阿拉伯 *六日戰爭 *日期:1967年6月5日–6月10日 *參戰方:以色列 V.S 埃及 敘利亞 約旦 伊拉克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贏方:以色列(因為先發制人,把別人的空軍打爆) *可怕的事件:埃及總統「納瑟」為了不要讓埃及的民眾知道埃及打敗仗了,所以就把逃回來的埃及敗兵殺掉了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f/f0/Soldiers_Western_Wall_1967.jpg' width=300 height=*/> 站在哭牆旁的以色列士兵(西牆的傘兵) <img src='http://urclass.net/uploadFiles/%E5%98%89%E7%A6%BE%E6%9B%B8%E9%99%A2/%E6%9B%B2%E6%B1%9D%E5%B7%9D/SixDay.jpeg' width=500 height=*/> 六日戰爭中所有參戰國的位置形勢圖 <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9/00d57aca797d48fdb0a6b19c599e3c53.jpeg' width=500 height=*/> ==大國的幫助== 美國和蘇聯也捲入這場衝突,以色列有大批北約成員國提供的武器裝備,而蘇聯則向埃及、約旦和敘利亞提供蘇制飛機、戰車、大炮等武器裝備。當時埃及總統納瑟在蘇聯支持下,聯合約旦和敘利亞,準備和以色列決一死戰,把整個以色列國全部摧毀。 ==背景== 阿拉伯人認為以色列復國占據了他們的家園。 ==導火線== 1967年4月7日,戈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向以色列定居點開火,由此爆發衝突,敘利亞的六架米格戰機被以色列國防軍擊落,敘利亞馬上向埃及呼籲參戰,埃及立即動員十萬大軍和一千輛坦克,開進西奈半島的埃及和以色列邊界地區。 ==空戰== 6月5日以色列時間8點45分、埃及時間7點45分,以地形做掩護的以色列戰機突然出現在埃及空軍基地的上空,讓埃及人看不清形勢,以色列空軍對跑道雷達及戰機突然實行了大規模空襲。在一批以色列戰機離去後,埃及空軍地勤官兵衝出掩體,搶修跑道,但不到十分鐘後第二批以色列飛機又鬼魅般的殺到,地勤人員來不及躲藏,在開闊的機場上被以色列飛機的機關炮掃射,以及第一次留下來的延時炮彈陸續爆炸,造成大量傷亡。就這樣在第一波空襲結束後,以色列摧毀埃及飛機197架。 而以色列在摧毀埃及空軍後,馬上去打約旦空軍,約旦空軍瞬間消失。 6月6日以色列空軍又撲向大馬士革、達米爾等空軍基地,消滅了近一半的敘利亞飛機。因此三個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完全癱瘓。 <img src='http://urclass.net/uploadFiles/%E5%98%89%E7%A6%BE%E6%9B%B8%E9%99%A2/%E6%9B%B2%E6%B1%9D%E5%B7%9D/Screen%20Shot%202021-12-27%20at%2010.54.28.png' width=400 height=*/> 被炸毀的埃及空軍飛機 ==陸戰== *6月5日下午以色列空軍利用空襲摧毀了約旦皇家空軍。與埃及陸軍的命運相同,沒有空中掩護的約旦守衛部隊和增援部隊,被以色列戰機屠戮。約旦河西岸的約軍司令部遭到以色列飛機的狂轟濫炸後被迫撤到東岸。當日深夜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以色列炮兵輕鬆地摧毀了約軍陣地。 *6月6日凌晨以色列占領傑寧。夜晚占領納布盧斯。 *6月7日約旦和以色列雙方接受了聯合國緊急發出的停火決議,而此時以色列已經奪取了約旦河西岸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 *6月8日分別與約旦和埃及實現停火後,以色列的視線轉向了東面的敘利亞戈蘭高地。 *6月9日中午以色列對敘利亞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敘利亞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激戰到夜晚,以色列占領了卡拉、扎烏拉和巴尼亞斯3個城鎮。 *6月10日,敘利亞一方面在聯合國控訴以色列違反停火決議,另一方面命令仍在戈蘭高地抵抗的軍隊迅速回撤以保衛大馬士革,使以色列輕鬆控制了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區,當天下午6點30分以色列再次宣布停火。 ==影響== 以色列占領了埃及控制的加薩地帶和西奈半島,數十萬阿拉伯平民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中東局勢仍不可收拾的根源,至今以色列成功控制巴勒斯坦全境。 1967年11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六天戰爭後占領的它國領土,也要求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獨立與安全。雖然以色列於1982年把西奈半島歸還埃及,換取埃及承認以色列,但以色列拒絕撤出西岸並擴大猶太殖民區,以巴雙方形成多年僵局,但隨著伊朗的崛起,阿拉伯國家逐漸在實際上默認以色列的存在。 其繼任總統沙達特在回憶錄表示納瑟在此役中「他最寶貴的資產——自尊,已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瞭解他的人體會到:他並非在1970年9月28日死去,而是在1967年6月5日,在戰爭爆發後一個小時,他就已經死去了。這就是那時候甚至在後來漫長一段時間——他的樣子簡直變成一具活殭屍的原因。雖然他仍能活動、行走、傾聽、和說話,可是他臉上和手上,顯然已現出了死亡的蒼白」。 ==兵力== ===以色列=== *250,000人 *1,000輛坦克 *1,500輛武裝車輛 *290架飛機 ===埃及=== *328,000人 *2,300輛坦克 *1,800輛武裝車輛 *951架飛機 ==傷亡== ===以色列=== *680人陣亡 *2,600人受傷 *15人失蹤及被俘 *400輛坦克損毀 *46架飛機遭擊落 ===埃及=== *4,300人陣亡 *6,100人受傷 *7,500人失蹤及被俘 *960輛坦克損毀或被俘 *440架飛機遭擊落 ==戰爭罪行== *埃及總統「納瑟」為了不要讓埃及的民眾知道埃及打敗仗了,所以就把逃回來的埃及敗兵殺掉了
返回「
六日戰爭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有關 MediaWiki 的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